樓主果度,石排灣邨,係 新和諧一型,
果時啲樓,質素開始好差,
同而家新樓,非標準設計大廈,一樣咁差。
如果要從單位格局,同建築質素,取得平衡,
我認為最好係:
不設冷氣機石屎檯,的早期 和諧式,
其次係 Y2 Y3 Y4 大廈。
七八十年代 舊樓,
質素、用料好,隔音好,開則實用;
而家又基本上,派之前,
會廚廁換曬全新磁磚±地磚,
同重拉全屋全新電線,不知幾好。
和諧式方面,
越早期,質素越好,開則越實用;
最早期,冇冷氣檯,有露台果批,
質素最好,隔音亦較好,面積亦最大;
跟住到,有冷氣檯,刪除露台果批,
用料明顯差好多,隔音開始差,
面積開始縮細;
到 新和諧一型,
面則進一步縮細,隔音好差,
建築質素參差,好多空心磚;
到而家,新樓 非標準設計大廈,
承繼 和諧式 單位立面,
但面積更進一步再縮細,開則更不實用,
隔音差,解築質素普遍更差,更多空心磚。
可留意,由最早期和諧式,
到而家 新樓 非標準設計大廈,
可以睇到佢 廳/房,個梯級型立面,
(即相中,中間條線個深度)
凹入去的位置,越來越深……
我而家住的 新樓,比細個住的 早期和諧式,
呢個位,足足凹多咗成倍入去……
(利申:由細到大,無論屋企搬屋,同去親友屋企借宿,住過唔同時期興建的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