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教兒育女 » 幼兒急學多種語言 或致廣東話懶音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幼兒急學多種語言 或致廣東話懶音
「件『山』(衫)好靚」、「有塊樹熱(葉)呀」,小朋友說話多懶音,困擾不少家長,更擔心影響子女語言發展。言語治療師指出,幼兒太遲才開始咀嚼食物、急於學習三語或平日少與父母溝通,都是引致說話多懶音的元兇,家長需正視,可透過口腔訓練及遊戲等改善懶音問題。
記者:梁麗兒
言語治療師兼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表示,幼兒約1歲開始,會嘗試活動口腔肌肉,出現喃喃自語如「奀gu gu」等音節。至1歲半可講出及運用單字如媽媽,但發音未必準確。2歲可將單字串成短句,約2歲半可說出完整句子,如爸爸洗手,並掌握部分粵音。兒童踏入3歲,廣東話的發音大致正確,4歲半則完全正確。
惟近年越來越多兒童因懶音問題求助,朱估計約佔去年處理的整體個案約10%。求助上升原因包括,兒童普遍要學習三語,即同時學廣東話、普通話及英文,礙於三種語言發音不同,容易出現混亂,出現語言遲緩或有懶音。
朱建議幼兒宜先掌握母語才學習另一種語言,建議3歲後才學外語,要避免子女語言「半桶水」,父母切忌講「半鹹半淡」英語,或一句英語一句廣東話溝通,「小朋友學習語言,一定要係一個環境內只用一種語言,先有助適應同學習」。若發現子女語言遲緩,如3歲仍無法講出完整句子,不能說出「我食飯」,只能說「食飯」或「我食」,便應停學外語並向專業人士求助。
兒童太遲食固體食物,口部因太少咀嚼致肌肉較弱及欠靈活,也會影響語言能力及發音。朱建議1歲起嘗試食「糊仔」,減少使用奶樽或食奶咀,宜改用吸管及兒童專用水杯飲水,鼓勵多活動口腔。幼兒雖未能明白成人說話,但自小與家人多溝通,有助掌握語言技巧,建議在職父母放工後多與年幼子女玩遊戲、講故事溝通。
常見懶音包括尾音p、m、k的字, 例如將樹葉錯讀成樹「熱」、鴨子錯讀成「押」子、鹿錯讀成「粟」等。開頭為p音的字,如薯片錯讀為薯「便」、婆婆錯讀成「啵啵」等都是常見錯誤發音。當小朋友踏入4至5歲,家長便要留意有否上述懶音,若有懷疑可接受適當評估,有需要更可訓練改善。
透過口部肌肉訓練及遊戲活動可幫助兒童踢走懶音,以「吹羽毛」為例,將羽毛放近口部,當正確讀出薯片」時,羽毛會被吹起,顯示發音正確,若錯讀成薯「便」,羽毛便不會被吹起。另外,對鏡子正確讀出蝦字,鏡片會有「霞氣」出現,但錯讀成「丫」,鏡子就不會有「霞氣」,可自行測試及練習。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朋友個女講野都一嚿嚿,我 都分唔到佢係懶音定痴脷根
市3 no.12824xx
28/10 s3
31/10 s4
派正達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每個(怪獸)家長都應為自己仔女係天才,要從少學習多國語言,顯示俾人睇有幾叻、有幾與眾不同……
我自己就見過一個媽媽帶住個小朋友係威威天地(海洋公園)玩爬山,四周圍都係啲中國人或香港人,突然個媽媽大聲同個小朋友講“Don't play it, is too dangerous”跟著個小朋友同佢講“媽媽,你講咩呀?”……諗返真係好搞笑
擴3
No. 1258xxx
已派樂泉樓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離島人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噢,忽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