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國際新聞 » 海產大國剝削嚴重 企業停外判冀改善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海產大國剝削嚴重 企業停外判冀改善
撰文:李藹明
發佈日期 2016-02-14 14:38:00

泰國龍仔厝府有工場被揭發剝削勞工,強迫員工朝三晚七工作,並支付極低酬勞。美聯社報道事件後,業界承諾花費百萬美元改善情況,停用外判工廠,情況是否因此能得以改善?


海產業於泰國經濟發展扮演着重要角色,泰國亦是全球最大蝦出產國之一。圖為龍仔厝府其中一個工場,員工正在揀選海蝦。(Getty Images)

海產業於泰國經濟發展扮演着重要角色,帶來約70億美元的收入,經濟收益佔國內生產總值2%,而泰國亦是全球最大蝦出產國之一。2013年,泰國生產了38萬噸蝦,佔全球總產量5%,近半輸出美國。由於行業需要大量勞動力,因此亦帶來不少就業機會,吸引鄰國外來勞工。然而,監管制度和執法的不足,亦造成業內的非法勞工及剝削問題。



外勞不熟權益 剝削更易


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報告指出,泰國蝦業內承包外判相當常見,近九成大公司(即聘用50名以上員工)與其他工廠有承包合約關係,而這亦會使童工、剝削、惡劣工作環境及違反國際條約等情況更易發生。


另外,外來勞工由於不熟悉法例和權益,亦更容易墮入剝削之中。報告指出,泰國水產業中有逾半員工為外勞,而大公司中外勞及臨時工的比例更高達95%。美聯社揭發的個案中,員工以所剝重量計算薪金,而業內平均78%公司以用此方法計算臨時工薪金,做法非常普遍。



泰萬盛冷凍食品集團主席及行政總裁斯拉豐表示,美聯社揭發的勞工問題,為行業敲響警鐘。(Getty Images)

供應鏈龐大 外判承包加大管理難度


不少跨國企業及品牌亦捲入是次事件,其中不少都強調社會責任和供應鏈管理,但仍無法避免事件,令人關注龐大的供應鏈加上外判承包等,會否令監察更困難、剝削更易發生。


美聯社揭發事件後,泰國水產業龍頭及全球最大水產出口商之一,泰萬盛冷凍食品集團(Thai Union Group)主席及行政總裁斯拉豐(Thiraphong Chansiri)表示,這事件為行業敲響警鐘,亦坦白承認在現行制度下,想保證供應鏈無「血汗食品」幾近無可能。因此,為改善情況,泰萬盛冷凍食品由今年1月1日開始使用公司內部勞工,處理蝦的加工程序,估計將花費500萬美元。另外,全球水產養殖聯盟(Global Aquaculture Alliance)於去年12月15日亦表示,如公司外判蝦加工程序,其「最佳水產養殖認證(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s, BAP)」亦會被除下。



跨國大型超市沃爾瑪亦捲入是次事件,公關回應稱,有設清晰指引及要求供應商保證其生產程序符合法律。

訂指引推認證 確保標準


捲入事件的跨國大型超市沃爾瑪(Wal-Mart)回應《香港01》稱,它們特別關注東南亞漁業的勞工待遇及招聘問題,並設清晰指引及要求供應商保證其生產程序符合法律。美國超市克羅格(Kroger)亦強調水產的可持續發展,並與第三方認證如全球水產養殖聯盟合作,以確保產品符合標準。


就跨國企業應如何管理供應鏈以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企業社會責任的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製衣學系助理教授盧君宇博士指出,跨國品牌及大型超市有大量供應商,來自世界各地,難以一一檢查,因此在選擇供應商時,應訂立條款及標準,並要求供應商遵守,亦可請第三方如公證行等監察認證,但若供應商刻意瞞騙,超市本身亦難以知曉。至於外判本身會否更容易導致剝削發生,盧君宇表示,需視乎外判的目的及國家,若為減低成本而外判到發展中國家,較低的售價為這些公司提供誘因,它們較容易壓榨勞工以圖取更高利潤。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2013年,孟加拉紡織工廠倒塌造成近千傷亡,亦揭露了當地勞工待遇及工作環境惡劣等問題。各方遂合作改善當地勞工問題。

杯葛產地非良策 跨國企業應聯手改善


事件發生後,代表75%美國水產業公司的國家漁業協會(National Fisheries Institute)指杯葛泰國不能解決問題,其發言人稱:「如果停止購入當地海產,在當地勞工議題上會失去對話機會,亦無法解決問題。」盧教授同意以上說法,並指出杯葛只會令勞工頓失生計,對改善勞工環境並無幫助,與其杯葛泰國供應商,不如與政府聯手改善問題。


孟加拉工廠倒塌傷亡近千 著名跨國企業受牽連


盧舉出2013年孟加拉紡織工廠倒塌事件作為例子,當時造成近千傷亡,亦揭露了當地勞工待遇及工作環境惡劣等問題,不少跨國品牌如MANGO、H&M及GAP等亦牽連在內。事件發生後,當地政府紡織部、工會及企業代表合作改善當地勞工問題,包括簽署協定保障工人安全、討論最低工資、當局加強檢查工廠等。


盧表示,現在這些品牌可以加強第三方監察、推行認證及停用有問題供應商,讓市場自然淘汰這些工場,亦可成立基金與當地業界及政府聯手改善問題。


政府立例改革漁業 遭質疑執法不力


據美聯社報道,泰國政府稱為改革漁業,已通過新法例,阻止漁船上及海產加工工場內的非法活動,及記錄非法外勞。然而,亦有不少批評質疑,這些措施並無實際作用,又指當局選擇性執法。是次涉事工場Gig Peeling Factory於去年11月被掃蕩時,不但沒有人因人口販賣被捕,員工更被送回去工作,無身分證明的孩子被迫與父母分離且送進庇護中心,非法勞工則被扣留。工場現已關閉,但警方指員工都被移往工場擁有者的另一所工廠。


警方:工場老闆無人口販賣概念


泰國警方向美聯社表示,工場擁有人或不理解何謂人口販賣,亦不知道此等行為屬違法,並將之當作生意運作的一部分,反而不明白為何僱用非法外勞會被掃蕩。可見要改變業內的文化風氣,仍是長路漫漫。

(綜合報道)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舌尖上的血汗蝦之一】泰國工廠剝削兒童勞工 製品分銷全球
撰文:李藹明
發佈日期 2016-02-13 12:00:00

盤中飧得來不易,而且不只來自鋤禾日當午的農工,更可能來自只有編號沒有名字的「奴隸」童工。泰國一剝蝦工場早前被揭發虐待及剝削勞工,蝦製品被分銷世界各地,包括沃爾瑪(Wal-Mart)、克羅格(Kroger)、美國全食(Whole Foods)等大型超級市場及零售商,亞洲亦有機會入口這些「血汗蝦」,我們吞嚥的可能是緬甸勞工的血淚。

泰國Gig Peeling Factory被揭發剝削上百名勞工,其中涉及人口販賣,工場於去年11月被掃蕩。(美聯社)

Gig Peeling Factory被揭發囚禁及虐待上百名勞工,其中涉及人口販賣,並於去年11月被掃蕩。離開工場的員工中可見有兒童。(美聯社)

朝三晚七 捱打剝蝦賺4美元


泰國中部臨海的龍仔厝府距離港人旅遊熱點曼谷僅1小時車程,卻有逾百家剝蝦工場隱藏於日常住宅區中,其中一家工場Gig Peeling Factory被揭發囚禁及虐待上百名勞工,其中涉及人口販賣,並於去年11月被掃蕩。據美聯社報道,這些勞工多來自緬甸,有些是合法移民,卻被工場僱主扣起身分證明文件而被迫留下;有些是尋求工作機會的偷渡者,卻被蛇頭賣到工場,或為償還天價偷渡費而被迫工作。



「無名」勞工 包括兒童和孕婦


百多名勞工站在生產線上,當中包括兒童和孕婦,空氣中滿是魚腥味,衛生環境惡劣。員工沒有名字,只有編號,主管亦會掌摑及咒罵員工。每天由凌晨3時工作至傍晚7時,16小時的辛勞卻只換取低薪,僱主還會藉故剋扣工資。


高額偷渡費 等同7個月人工


以美聯社訪問的非法入境夫婦為例,他們的薪酬以所剝蝦的重量計算,一天約可得到4美元,而他們要償還予蛇頭的金額是830美元(根據泰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泰國每日平均薪金約為377泰銖,即每日10.5美元),美聯社則估計剝蝦勞工的月薪僅為120美元。即不計扣薪及支出,他們需要「白做」7個月才能還清款項,而工場往往還會要求員工自付清潔費和飲食,到最後往往不剩分文,自由之路遙遙無期。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被搗破的剝蝦工場中,可發現兒童及少女。(美聯社)

分銷世界各地 包括亞洲


據美聯社追蹤涉事工場的蝦去向,發現貨物分銷往世界各地,包括零售商如跨國超市集團沃爾瑪(Wal-Mart)、美國大型超市克羅格(Kroger)及有機食物超市美國全食(Whole Foods)。據美聯社於泰國調查訪問,負責運送涉事蝦的公司均稱有運往亞洲。


日本水產巨頭亦有購入 化罐頭刺身防不勝防


另外,涉事蝦亦售予食品加工廠如日本水產巨頭丸羽日朗、旗下有多個著名海鮮品牌的泰國水產龍頭泰國萬盛冷凍食品集團(Thai Union)等。蝦可加工成急凍蝦、炸蝦、刺身蝦、蝦多士等,或拌入其他材料製成罐頭及寵物食品,再分銷世界各地。據這些公司的官網指,分銷地點包括歐洲、美洲及亞洲,亦包括港人喜愛的日本。


「血汗蝦」流向何處?


報導提及零售商經營地區(根據公司官網)
沃爾瑪(Wal-mart)美國、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智利、中國、日本、墨西哥、南美、英國
克羅格(Kroger)美國
美國全食(Whole Foods)美國、英國、加拿大


報道提及食品加工/分銷商分銷往(根據公司官網)
丸羽日朗北美、歐洲、亞洲(包括日本)及其他地區
泰萬盛冷凍食品集團美國及歐洲
Kongphop冷凍食品北美、歐洲、亞洲及澳洲


改頭換臉 奴隸制從未消失


在現代,奴隸制仍以不同模式存在,包括強迫勞動、抵債勞動、人口販賣等。根據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定義,強迫勞動是指「任何人在懲罰的威脅下非自願工作或提供服務(all work or service which is exacted from any person under the menace of any penalty and for which the said person has not offered himself voluntarily)」。足以形成強迫勞動的情況包括:身體或性暴力、限制行動自由、為抵債勞動、拒絕支薪、扣押護照及身份證明,及以向當局舉報威脅。非法入境者、非法勞動者、孕婦、病者及殘障者亦較易墮入強迫勞動的陷阱。



港人對泰國的印象向來是陽光與海灘,然而美好風光背後亦埋藏大量勞工的辛酸。

陽光海灘背後 人口販賣樞紐

東南亞的人口販賣情況向來嚴重,而被販賣者因非法入境,只能從事黑工,工作及生活環境都得不到保障,甚至被強迫勞動。據聯合國一項跨機構打擊人口販賣項目(United Nations Inter-Agency Project on Human Trafficking)報告指出,東南亞區的因人口販賣而被強迫勞動的人數達136萬,佔全球總和的56%。而泰國亦是人口販賣的地區樞紐,國內及跨境的人口販賣亦有出現,被販賣者亦遭到性及勞力剝削。


另外,根據國際勞工組織數據,龍仔厝府約有一萬名13至15歲的外勞童工。聯合國亦指出,該省的海產業界有近六成緬甸勞工被強迫工作,情況令人關注。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