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經中央連番出手,內地大中城市樓價回穩。(Getty Images)
在本港樓價逐漸下滑之際,國內一線城市卻熱火朝天。近日,上海市鏈家樓房中介公司成為眾矢之的,遭滬市住建委約談,調查其「不規範的經營行為」。輿論指責鏈家以高價「掃貨」及吞併同行中介,企圖壟斷樓房供應,另還鼓勵二手賣家「虛報」更高價格,藉此收取豐厚佣金及進一步哄抬房價。
中介商一向利用資本和訊息優勢,於市場爭取更多討價還價的籌碼,「不規範的經營行為」大概早已存在。鏈家於此時惹來媒體與監管部門「關注」,不只因其做得太過火,也因滬市樓價近期節節上升,惹來民怨。該市於去年便以1.4萬億元人民幣總成交額,奪得全球最大房地產市場頭銜,熾熱趨勢延續至今。
正當上海樓市熾熱之際,鏈家的生意手法惹來政府「關注」。(網上圖片)
與此同時,一種近乎於焦慮的緊張狀態在剛需購房人群中蔓延。一些成交案例也在刺激著所有人的神經,「房子還沒過戶,就漲了一百萬元」,「房東瘋狂跳價1天漲70萬元」的消息也挑動著購房者的神經,令當局不得不出手試圖為樓市降溫。
其實不只上海此領頭羊,內地一二線城市亦遵此趨勢,樓價持續上揚。據路透社整理國家統計局數據所得,1月內地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按年計上升2.5%,連升4個月,漲幅亦擴大;按月計則已連升9個月,漲幅亦增加至0.4%。
去庫存政策收局部成效
去年,內地樓市價格不振,庫存積壓嚴重,開發商於是拖慢動工建造速度,買家則持觀望態度,不願入市,其時似會形成「看跌」預期,導致樓市更為疲軟。
有見及此,中央頻頻出手,紓緩庫存積壓問題,期間兩度降低首期比例,惠及首層及第二層樓房,以鼓勵民眾於自住以外,購買多一個單位;又地方政府(一線城市除外)陸續取消各項限購措施,如批准外地投資者入市;人民銀行亦執行寬鬆貨幣政策,連番減息降準,效果之一即為鼓勵房貸增長,以提振需求,支撐各地下滑樓價。
去年,內地樓市價格不振,庫存積壓嚴重…有見及此,中央頻頻出手…
時至今年初,中央已表明「去庫存」為中期政策目標,繼續為樓房交易拆牆鬆綁。今年1月內地新增貸款創新高,高達2.51萬億元人民幣,超乎市場預期,其後官方再度下調首層及二層樓房的首期比例。人行行長周小川承認貨幣政策「穩健略偏寬鬆」,又認為個人房貸佔總額貸款比例偏低,顯示該業務尚有長足發展空間。
現時一二線樓市遇上「小陽春」,價格回升,反映中央宏觀調控目前收得局部成效。但未來仍要留意幾大現象,適時評估及調整「去庫存」策略。
正如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劉建偉所言,不論按月還是按年計,地域差異十分明顯,各地樓市反應不一。一線城市樓價上漲迅速,大部份二線城市樓價則回穩,但三四線城市仍持續下跌。
三四線城市個別規模雖小,但加起來總量巨大,佔全國新房銷售面積最大比例,故此相比路透社70大中城市數據,其樓價走勢亦更有資格為全國指標。惟有三四線城市樓價亦回穩,中央才能確定已完成「去庫存」任務,此大概非費一兩年之功不可。
現時一二線樓市遇上「小陽春」,價格回升,反映中央宏觀調控目前收得局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