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新設計的垃圾桶附有供人放置瓶罐的架子。(Andreas Hein © DR)
香港近來推出「細口」垃圾桶,惹來爭議。但垃圾桶除關乎環境清潔、減廢之外,亦關乎人的尊嚴。
歐美:拾荒者變環保人士
歐洲和香港一樣,都有人以撿拾可回收物維生。為了使拾荒者更有尊嚴,哥本哈根投放了逾120萬丹麥克朗(相等於140多萬港幣)設置500多個附有架子的垃圾桶,讓人棄置鋁罐和膠樽,拾荒者不用再伸手進垃圾堆翻找,而能直接從垃圾桶外圍的架上拿取所需。哥本哈根環境事務部副市長表示,這提升了廢物分類及回收的層次——對環境好、令城市保持整潔,並讓那些自力更新的人活得更有尊嚴。這款垃圾桶的研發者認為,這將拾荒者的身份提升至環保人士。在德國柏林,最近政府亦在垃圾桶上放置了一列有圓洞的直立式架子,方便人放下或撿拾瓶罐。
正在工作的一名男子在紐約Sure We Can兌換中心展示大量瓶罐。(Sure We Can)
哥本哈根和德國並不是第一批推出兌換友善措施的城市。在紐約,非牟利組織Sure We Can開設了一個無家者友善的兌換中心,讓拾荒者可在安全的地方儲存瓶罐及分類,並在中心洗澡、休息和聚集。經整理的瓶罐更可換得較多金錢,讓拾荒者更為自律。
一些學生設計出設有背後設有可放置剩食空間的垃圾桶。(大葉大學工業設計學系ID24期末聯展【肆工所】fb截圖)
台灣:新設計助無家者尋食
回到亞洲,在台灣,幾個工業設計系學生設計了一款背後設有儲藏空間的垃圾桶,讓人放置剩食。垃圾桶表面印上「將剩餘的食物留給需要的人」字樣,並指向垃圾桶背面,當想丟棄食物的人繞到後面,就能看見一個凹進去像儲藏櫃的空間。街友經過這個垃圾桶,便可以直接拿起食物,不用再翻找垃圾桶。設計者訪問過這些街友,他們都表示設計方便,並贊同量產。其中一名街友說,在晚上除非有人來,否則都沒有東西可吃。這群學生在臉書上的紀錄短片中,表示街友「是真的有一餐沒一餐的活着。只要一個小動作,就可以幫助他們飽足一頓。」他們希望設計讓人在丟食物之餘,幫助街友解決飢餓問題,認為任何人都可以為社會盡一分力。
重新審視垃圾桶設計
回望香港,垃圾桶設計多年不變,近來一變卻將投放口縮小,拾荒者要伸手進去尋找所需變得更為困難,更有可能被桶口割傷。垃圾桶除了與環境有關,它同時是存在於街道上的社區設施。當世界各地在發明對環境和人都有利的設計時,香港政府的是否可以跳出只求減廢的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DYUID24/videos/1109682109055223/ video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6-06-22 09:30:17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