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街市&食物環境衛生 » 垃圾徵費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垃圾徵費
食環工會:失敗政策 垃圾增加源自工商業卻罰市民
  • 垃圾徵費將於2019年實施,日前公布計劃細節。有市民憂心「小數怕長計」,長遠增加家庭開支;亦有市民「闊佬懶理」,認為未必可以真正執法。市民必然是計劃最切身的關注者,惟每日面對面對大量垃圾的是他們-清潔工人。

香港每日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有9114噸。(李澤彤攝)

清潔工憂心非法棄置垃圾大增,以致增加工作量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台北及首爾同樣先立法,以「火車頭」帶動市民減少棄置垃圾量,再考慮引入鼓勵措施,進一步減廢。

台灣南韓成功等於香港成功?

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引用政府參考的台灣和首爾成功例子來反駁。


  • 1995年,南韓已推行「垃圾按量收費」。市民同樣將垃圾裝在預繳的垃圾袋,並自己把垃圾和回收物帶去收集站,政府再委託清潔公司來收。同時,於各市及各區安裝監察儀器及加派人手,檢控非法棄置人士,一次性罰款約港幣700至7000元。現時,南韓整體回收率有六成,廢物棄置量則減少了四成。堆填區的垃圾由七成多減到只有兩成多。

李美笑反駁:「南韓推行徵費初期有一百萬宗非法棄置,近年才回落十幾萬宗。」她又認為,環保署指堆填區建築廢料數量減少,只因部份有人非法棄置廢料,再混和垃圾處理。據環保署遞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2015年署方共接獲1,841宗懷疑非法堆填或棄置建築廢物的投訴,只有60宗被起訴,當中逾95%因證據不足,而未能作進一步行動。即使是普通垃圾,李美笑認為懲罰措施,無阻嚇作用。據食環署發出定定額罰款通知書,定額罰款從2002年$600增至$1500後,檢控「垃圾蟲」數字卻逐年遞增至2012年的34753宗。


清潔工一個月月薪約七千元。垃圾徵費後,工作量或會增加而工資不變。(李澤彤攝)
  • 2000年,台灣實施垃圾徵費,台北市更提出於2010年達成 「資源全回收」。垃圾車只收專用垃圾袋,非法棄置的人士可被罰約300元至1,600港元,舉報的市民可獲兩成獎金。直至2015年,台北市資源回收率已超過5成。

李美笑續指:「台灣也不是全台成功,成功因素是新設一個職業『職業監控者』,將個罰款分一半予檢控的人,當然成功啦,即使做監察的是全個市鎮的人。但香港公共地方你只是靠食環署,但食環署沒有增加任何一個清潔工友。」


香港討論多年的垃圾徵費議題,將於2019年實施。(李澤彤攝)

食環工會轟政策失敗 垃圾增加源頭來自工商業 

李美笑認為整個垃圾徵費計劃是失敗,她認為環保署只是在玩一場玩數字遊戲,以固體垃圾增加為徵費藉口。都市固體廢物包括三個類別:家居廢物、商業廢物及工業廢物。


圖為2014年及2015年於堆填區棄置的都市固體廢物的成分比重 (按主要廢物種類劃分)。(2015年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據《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00年家居廢物每日噸數為7551噸, 2011年降至5973噸,而工商業廢料每日噸數則由 2000年的1749噸,升至 2011年的3023噸,增幅約七成。李美笑認為減廢源頭不是市民,「它(環保署)沒有把家居和工商廢料分開計算,現在不是源頭減廢,你(政府)看看扔垃圾是什麼人?工商業是倍增,為什麼政策不是針對增加垃圾棄置量的人?」她認為市民的環保意識提高,垃圾卻增加,責任來自生產者。「你買東西的時候,冇謂的包裝多了很多,你去逼市民扔,當然增加。」

有何應對方法?李美笑直言不知怎麼辦,「最麻煩是制訂政策的是環保署,不執行,一個執行政策的是食環署,沒有話事權,我們可以做什麼呢?根本政府把責任推至市民身上,立法後即使不成功,也可以說我已經做咗野啦,係市民不合作。」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清潔工憂垃圾大增:一定投訴我 而不是亂扔垃圾的人
  • 垃圾徵費將於2019年實施,日前公布計劃細節。有市民憂心「小數怕長計」,長遠增加家庭開支;亦有市民「闊佬懶理」,認為未必可以真正執法。市民必然是計劃最切身的關注者,惟每日面對面對大量垃圾的是他們-清潔工。
  • 攝影:黃泳樺

垃圾站外有一堆大型垃圾待清理。

垃圾越來越多  清潔工:手推車不好控制

幾乎每個清潔工都沒什麼表情。扔垃圾的市民顯得小心翼翼,手指有半分碰到垃圾桶口,立即「咦」一聲,臉歪得如沾到世紀級的細菌。清潔工卻慣性地以雙手捧起垃圾桶,整理好垃圾,沒有半點避忌,有時遇到垃圾桶旁的「垃圾山」,眉頭才緊蹙一下,有些來不及鄒眉,就趕着倒下一個「桶」。工友的手腳不慢,走在路上卻不快,「路上有人行,因為啲人唔鐘意我地掂到佢地。」倒了十多年垃圾的權哥(化名)說,垃圾愈來愈多,使手堆車不好控制。

憂棄置傢私變本加厲    清潔工最怕硬食拉傷

聽到垃圾徵費,權哥很「勞氣」。權哥一人只可以推一個640(大型綠色垃圾桶),他不覺香港人扔少了垃圾,「反而愈扔愈有錢,一個屈尾十,垃圾站就多咗幾件傢俬。」最誇張那次,他見過十幾件傢私棄置在垃圾站。工友很多時要「硬食」,意思是自己搞掂那些大垃圾。本以為權哥要抱怨工作量大增,他最怕卻是「拉傷」。權哥身上的勞損不是推「640」弄傷,是搬傢私時拉傷的。「一定會多左傢俬㗎,不過徵費之後唔係扔在垃圾站,而是扔在路邊,到時又投訴啦,環保署自己搞出來,應該自己負責。自己去捉人,自己去車垃圾。要我們自己分專用垃圾袋一堆?不是的又一堆嗎?他又不增加人手。」


清潔工在垃圾站等待倒垃圾一刻(相中人非文中受訪者)。

還怕投訴  

前線工友怕工作量大增,怕弄傷,還怕投訴。隨便走到香車街街市的垃圾站,旁邊早已堆起一座「垃圾傢私山」,這個垃圾站是容許收集家居垃圾和商業垃圾的。(我借相機去影多次個牌確認)垃圾站沒有清潔工的位置,他搬出一張棄置的辦公室椅,有點殘舊也緊要,反正很快就會自動「送來」十件八件到垃圾站。清潔工直勾勾盯着前方,一車車綠箱準備運往垃圾車,右邊有個開了蓋的垃圾箱,街市的人一袋又一袋扔進去,左邊仍是一座「垃圾傢私山」,旁邊有幾個沒人關注的回收箱。垃圾站沒有清潔工的位置,垃圾都不夠放了。

「到時路邊多了(非法棄置)垃圾,一定是投訴食環投訴我們不清理垃圾,永遠不是投訴亂扔垃圾的人,現在都是啦。」權哥依然勞氣。


權哥(化名)一次只可以推一個大型垃圾箱。

建築廢料徵費成效受質疑 垃圾徵費步後塵?

同樣「勞氣」的還有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副主席李美笑,她激動指,「你徵費之後只不過是焗些人去不徵費的地方亂扔,所以就做死我哋,工作量真是不可預計。」自2006實施的建築廢料徵費後,不少清潔工友反映大部份垃圾站均有額外處理泥頭等建築廢料,李美笑憂心垃圾徵費後,非法棄置垃圾的情況如建築廢料一樣,後巷、山邊垃圾或會增加,造成環境衛生問題。日後街上垃圾桶的垃圾量會飆升?李美笑長嘆一聲,「現在好多時都係咁架啦,沿街的垃圾桶很多商業垃圾,店舖應該自己請車和人去扔。」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環境局指加派人手到巡視,又會修改法例賦予環保署人員執法權,上樓執法。食環署前線人員則會拒收未有使用指定垃圾袋裝載的垃圾。不過,李美笑認為,環境局負責制訂環保政策,卻由食環署潔凈組執行,是為權責不明。她舉例環保桶回收屬環保署工作,惟人手不足,需食環署監管承辦商回收。不過,作為食環署前線監管者,卻無責任指出回收工作的意見。


香車街街市垃圾站外設有回收箱,惟垃圾量總比回收量高幾倍。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於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討論垃圾徵費時表示,將加大對泥頭車執法,並已要求車輛安裝全球衛星裝置監督。而環保署副署長吳文傑亦表示,實施初期或有市民非法棄置垃圾,應對措施為把垃圾桶口改小,同時在2019年前將街道垃圾桶數量減少40%,降至二萬四千三百個,並增加回收箱至四千個,較現時增加45%。

黃錦星他又指台北及首爾同樣先立法,以「火車頭」帶動市民減少棄置垃圾量,再考慮引入鼓勵措施,進一步減廢。前線工作人員又有何回應?他們認為香港會成功嗎?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蒸尼屎忽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