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交通&道路 » 掌握「特別交通」需求 落實無障礙運輸 黃梓謙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掌握「特別交通」需求 落實無障礙運輸 黃梓謙

我在三月初收到「香港復康聯盟」的電郵,回應申訴專員公署報告(下稱:報告),就政府為行動困難人士提供「特別交通服務」的監管調查結果。報告指出政府對殘疾及長期病患者提供的復康巴士服務不足,而勞福局和運輸署亦未有積極為殘疾人士建設無障礙環境。

政府早於十年前已制訂《香港康復計畫方案》,明確以「推廣跨界別協作為殘疾人士提供無障礙的環境和多元化的服務,以協助他們融入社群」為目標。可惜,政府的期望與現實存有明顯落差,目標至今仍未達到,社會對殘疾人士的交通需要仍然關注不足。

復康巴士供不應求

首先,報告建議勞福局全面評估「特別交通服務」,盡早提升復康巴士服務。惟於報告「出爐」當天,運輸署即時回應指對公署的評論感到失望,強調復康巴士服務於過去五年持續改善,例如全年使用人次由一二年近七十六萬增加至一六年近九十萬。同時,亦反駁「無論增加多少資源都不會做到目標」和「增加服務供應只會引發更多需求」。無可否認,復康巴士的供應有所增加,但運輸署的回應難免給市民一種官僚怠惰的觀感。再者,復康巴士服務一直供不應求,殘疾人士因而「被逼」乘坐無牌復康車輛,政府部門實在沒有理由消極回應,安於現狀。

除了政府部門,事件牽涉的更有逾三十二萬身體活動能力受各種限制的殘疾人士。《香港康復計畫方案》中所訂立的「融入社群」目標,提供適切的交通配套是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過去五年將復康巴士由一百二十三輛增至一百五十六輛,又或於一七至一八年度撥款予復康會再添置八輛新復康巴士,這是否等同政府已盡力為殘疾人士建設無障礙環境?不。要有效解決殘疾人士復康巴士服務不足,必先評估需求。於一一至一四年期間,每年有過萬宗殘疾人士電召申請未獲安排,當中每年約有二萬至三萬宗因輪候時間過長而放棄申請。就此,我認同公署的建議,運輸署應盡快評估殘疾人士對「特別交通服務」的需求,先量化政策目標,再訂立時間表,方能衡量相應政策的成效及與政策目標的距離。

積極推動共乘計畫

此外,政府部門應按需求積極落實「無障礙運輸」,促進殘疾人士融入社群。運輸署於一四年六月至一五年十二月推出的「復康巴士共乘試驗計畫 」是一個可行的方法,即安排兩個或以上患者一同乘坐同一輛復康巴士。惟計畫成效不彰,願意共乘的個案只佔復康巴士服務百分之九。原因之一為使用者憂慮共乘後乘車時間延長而阻礙其行程。不少團體提出大同小異的方案,如讓願意共乘者優先使用服務、提供折扣優惠等以吸引使用者共乘。運輸署應更主動考慮各項建議是否可行和有效,鼓勵共乘。其實,「無障礙運輸」不應局限於復康巴士服務,更應包括公共運輸系統。現時可見的有:港鐵在每個站設立最少一個無障礙出口、八十一輛無障礙的士、九成七專營巴士為低地台巴士。勞福局預計一七年底前所有巴士將為低地台巴士,亦計畫於一七下半年擴展至小巴等。政府還可參考外國例子,如奧地利的公共交通機構為殘疾人士的陪同者提供票價優惠以減輕照顧者的財政負擔。

協助殘疾人士融入社群既是我的政治理想,亦是政府,以至每一位從政者的共同責任。我們不應只懂把「修補撕裂」掛在口邊,更應積極選擇較少爭議的民生經濟議題來促成跨黨跨界合作,通過做實事來收窄社會分歧。未來幾年,行政與立法機關應優先為弱勢社群出力,拒絕沒完沒了的政治鬥爭,這樣才有機會讓香港重見希望。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