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舉牌界的人資部長:我留下來,是為了照顧這些無家的人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舉牌界的人資部長:我留下來,是為了照顧這些無家的人

[size=0.7]街友示意圖,非當事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一開始跟阿新聊天,會有種做筆錄的錯覺,話很少,問一句答一句。這麼老實的人被騙,雖不難理解,卻仍感嘆。


遭陷害入獄


阿新的母親很早就過世,爸爸再娶,後母是八點檔裡會出現的那種後母,想盡辦法荼毒前任太太留下的孩子,所以阿新十幾歲就離開彰化員林老家出外打拚。


阿新的生活一直很拮据,直到做了載送電纜線的工作才比較寬裕,載著載著,乾脆自己開起公司,專門標鐵路局與電信廠商的電纜盤回收生意。有了生意經驗後,還開了另一家公司分頭賺。只是,懂得賺錢卻不懂得守財,別人看阿新口袋飽飽,紛紛找他投資入股,賭場、茶室、酒家……什麼匪類門路都摻一腳,但「怎麼賺就怎麼花出去」,阿新說。


還好電纜回收公司這隻金雞母始終維持著正派經營,全台的每一筆生意都清清楚楚,該賺的也沒虧過。


只是沒想到,最信任的倉庫班長竟然在阿新的公司即將屆滿二十週年之際動了歪念,使得阿新被鐵路局控告貪汙,判刑十一年。


賠了夫人又折兵的阿新當然不服,請兩位律師上訴三、四年才改控侵占,刑期縮短為一年九個月。但律師出庭一次五萬,單是聘請律師的費用就讓阿新又花了幾十萬。


入監前,阿新先關在土城看守所四個月,同房的牢友比他早兩個月出去,阿新便把家中的地址、電話都交給這位牢友,請他出去後帶個口信給太太,希望她能來面會。


結果太太沒來探望阿新,卻跟這位牢友越走越近,還幫對方買了一輛機車。


從看守所出來後,阿新得知此事氣急敗壞,即使里長的監視器錄到兩人過從甚密,但太太堅持不認,連丈母娘都護著牢友說話。


嚥不下這口氣的阿新追到牢友家中打算興師問罪,對方或有預料到這一天,早已逃之夭夭、吉屋出售。但阿新畢竟在樹林住了將近三十年,之前的錢財人脈讓他「喊水會結凍」,有人幫他打聽到牢友每天傍晚都會接兒子下課,阿新便到學校對面守候,一見到人,立刻拿出預藏的刀子抵住對方。然而,隔壁就是派出所,整個過程像黑色喜劇一樣,當場被捕,刑期立刻再多一筆六個月,加上尚未入監的侵占之罪,總共判了兩年多。


阿新入獄前控告牢友「妨害家庭」,太太出庭了,牢友卻傳喚不到人,官司還在興訟中,阿新就入監服刑了。最後因證據不足,牢友沒事;但阿新與太太的子女監護權之爭,因阿新坐牢將超過半年,法官因此判三個小孩的監護權全歸太太。


阿新沒有前科,獄中表現也良好,一年多就假釋出獄,此時的阿新六十歲,原本想回頭找牢友與暗中促成兩人在一起的丈母娘討個公道,但想想也沒用,「我已經是有歲數的人了,三個小孩都大了,我再不甘願去找他算帳,要關到什麼時候?關到死?」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艋舺公園裡的老貴人


來到萬華龍山寺一帶,阿新說:「太太被人占去,什麼都沒……唉,算了啦!在這住、在這睡。」他在艋舺公園找到一個空位,晚上九點以後可以鋪紙板睡覺;隔天到了用餐時間就跟著其他街友去排隊領取善心人士發放的便當,後來還有其他街友帶他去大理街上的人安基金會吃免費的愛心餐。吃住沒問題,心裡就安定一些。


一個月後,好心的街友見他工作找得不順利,便告訴他在萬華生存的重要消息:「你有困難就去找獻忠啊!」


獻忠幫阿新找了需要舉牌工的派報社,但仍要等上幾個月才有工作機會,所幸阿新睡覺的位置每天清晨五點多就有五位八、九十歲的老人家聚集,聊到晚上八、九點才會陸續回家(也是因為這樣,位置才會空著吧)。老人家行動緩慢,一整天在那裡想買什麼、想吃什麼,就隨手招來阿新跑腿幫忙。出獄後的痛苦以及等待工作的焦慮,都多虧了這幾位老人家把他當自己的晚輩看待才舒坦一些。過年時,大家還合包了將近兩萬元的紅包給阿新。


遺憾的是,三年過後,等到阿新靠著舉牌工作終於有了穩定的收入時,卻只剩下一位阿公一位阿嬤還健在,可以讓阿新陪他們說說話。


舉牌界的人資部長


阿新的舉牌工作是從早上九點半到下午五點半,每站一小時可以休息十分鐘去抽根菸、上廁所,中午也有一小時的休息時間,所以真正站立的時間不到六小時。負責人力的派報社偶爾會來巡邏,只要人在就沒問題,畢竟請人舉牌的最大用意就是打廣告,萬一人不在場,廣告牌就會被警察或環保局沒收。


派報社以往都是開車到萬華一帶找人,僅有少數人是自己到派報社應徵;後來派報社見阿新有責任感、品行又好,就請阿新每天幫忙找人上工,這樣一來,派報社可以節省不少尋覓人力的時間與管控分配的心力。阿新也認為這樣可以幫忙更多流浪街頭的同伴保留工作機會,於是一口答應,隨即透過社會福利中心、人安基金會、艋舺公園等街友群聚之處放消息。


找阿新要工作機會的人越來越多,派報社發給每個人的薪水是一天八百元,阿新一毛錢都沒抽,「因為這裡都是艱苦人」,他說。


派報社每週二、四上工,每到上工日的早上六點鐘,阿新就準時出現在龍山寺對面,讓想舉牌、發海報的人找他報到,然後他就開始分配人力。七點一到,派報社的人開著車子來,每人先發兩百元工資,再把這些人載到各地路口,從台北到桃園都有,下班時間一一接回來時再發六百。


過去派報社的舉牌工裡,從來沒有像阿新這樣的角色,他大概可以算是時下企業裡的「人力資源部門」吧。阿新把這份工作做得有聲有色,現在每次都有六、七十個人固定上工,派報社老闆娘為了感謝他招募與組織人力,只要來一個人就給阿新一百塊,在一個禮拜兩個工作天的情況下,阿新現在光靠召集人力,一個月就可以賺四萬多,現領。不僅不用自己舉牌,還找來睡在他左右兩邊的街友一起幫忙,畢竟人多了,要處理的瑣事也變多了。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那現在終於租房子住了嗎?


「沒有。」


不是每個月有四萬多塊?


「可是要照顧這裡的人啊。」

阿新堅持繼續睡在艋舺公園,離這些上工的人近一點,「說實話,基金會、教會都有得睡,我為什麼要留在這裡?就是要把這些人照顧好。」




每次六點鐘集合時,阿新都買燒餅、包子發給那些要上工的人;傍晚車子回來時,再買香腸給他們當點心。早晚加起來大概要花二千元,一個月有八次。


這些「人力資源部門」下的六、七十個艱苦人,阿新幾乎都很熟悉他們每個人的狀況;若誰臨時需要急用,他們也都會來找阿新。「我現在吃飯在基金會、缺什麼就去社會局拿,剩下的就做善事,錢對我來說都是空的,可以過就好。」阿新說。


阿新召集的人裡,八十歲以上的有三、四個;七十歲以上的也有好幾個,雖然有些人行動比較吃力,但都很認真舉牌、發海報。每當阿新跟著派報社出車巡點時,總會一一提醒派報社的人誰的腳不方便、要準備椅子讓他們休息。


颱風天他也會保護大家,絕不允許風雨中還在街頭舉牌的辛酸畫面。「颱風天手哪抓得動!自己都站不穩了還舉牌!萬一牌子被吹倒了,打到人怎麼辦?那種我不會答應叫人。」

但阿新也有他的規矩。


「我跟想來工作的人說,你們平常喝酒我不會管你們,舉牌上班的時候絕對不能喝,要是被我抓到就永不錄用。」


有人難免犯戒,若對方真的很苦,阿新會顧念地再給予一次機會;只要阿新願意原諒,老闆娘也都聽他的。但再犯,就只得狠下心腸。


一回,有個人報名舉牌,早上出發時領了兩百元頭款後,卻在工作途中落跑,這已經是第二次了。晚上阿新找到這個人時,對方口氣充滿挑釁,阿新氣到忍不住揮他一拳,「我揍你是因為你沒錢吃飯應該要來跟我說,不要騙說要舉牌卻丟掉兩次,這樣會害死江小姐,如果她做不好、公司收了,其他人怎麼辦?」


現在阿新的事業版圖已經擴張到三家派報社,江小姐是其中一家的負責人,做人阿莎力(日語:乾脆)、對員工又好,該給的錢從來不拖欠。以前派報社只要聽到是「艋舺」的人就不太愛用,因為流浪漢或嗜酒的人容易帶給公司麻煩,但江小姐體恤他們都是艱苦人,願意讓阿新專門找這些人來工作。光是她這家公司,每次就開出四十個工作缺額。


艱苦人照顧艱苦人


阿新住在艋舺公園的時間長了,知道有些艱苦人確實沒有能力工作,偶爾他會五百、一千地給他們,有時甚至數千元之多。當提供食物的基金會需要買東西時,他有時也會直接付錢贊助,還會主動詢問社福中心最近有沒有聽說哪個人有困難?


阿新是寧願自己掏腰包接濟,也絕不容許有人騙派報社的錢去吃飯,「不能因為你一個人卻害到更多艱苦人。」


阿新的報酬這麼豐厚,也開始出現競爭對手,甚至給出每天工資八百五十元的利誘,但因為對方脾氣不好,至今只有二十幾個人力。


「我在這裡住這麼久,跟誰要用什麼方法講話我都知道。」所以阿新手上的人力始終穩定不斷。但這也引來萬華地藏廟前的三個小混混想勒索揩油,他們除了要拿派報社發給阿新的錢,還要阿新去向那些舉牌、發海報的人每人抽五十塊薪資。


「要我花錢照顧這些艱苦人我甘願,但這些小混混什麼都不做就想拿錢,我怎麼可能!一毛錢都不給!」


身邊的街友聽說此事也忿忿不平,還幫忙牽線請當地角頭出面,角頭只對小混混說:「這是古意人,你們不能這樣惡質。」兩句話就擺平了。


阿新也很上道地擺了一桌請角頭吃飯,為這些艱苦人與自己表示感激之意。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雖然流落街頭,但講義氣的阿新遇到的貴人也不少。有個阿新後來認當大哥的人,晚上都會到萬華簽牌、泡茶,他很喜歡阿新,在阿新落魄時對他照顧有加,還邀阿新到家裡住,但阿新依舊為了照顧眾人的責任心而拒絕了。不過時間一長,阿新知道這位大哥是可信任之人,就把幾萬塊寄放在他那裡,方便臨時需要時可以動用。為什麼不存自己的戶頭?原來阿新以前回收電纜盤之外的另一家公司會計,把阿新賺的錢全拿去買股票而沒繳稅,被國稅局開罰十倍金額,「幾百萬的十倍!」宣告破產的阿新名下再也不能有任何財產,否則立刻會被政府自動扣走。現在只要是不必張羅派報社人力的早上,阿新每天六點多就開始繞行萬華的寺廟:龍山寺、祖師廟、地藏王……總共六間。由於沒地方煮吃的,阿新就買一些水果去拜,一方面把這儀式當作運動、照顧自己患有糖尿病的身體,一方面也誠心為自己及艱苦人祈禱。繞完一圈回到公園稍事休息後,若沒特別需要照顧的人,不賭也不喝酒的阿新就到人安基金會幫忙,那裡每餐有七、八十人吃飯,難免有一些吵架的小狀況,阿新就負責調停。阿新在獄中時,女兒跟媽媽一樣完全不理他,但兒子曾帶錢去探望過阿新,他知道爸爸的罪名是被員工陷害的。聽說兒子已經開始工作不用再靠家裡,但阿新還是希望能存點錢留給他娶妻生子,除此之外,別無掛念。「我就這樣而已,做一些善事,身體健康就好。我心裡在想,如果我能繼續像現在這樣固定,以後就留一點給兒子……。」能以最簡單方式活下來的人,心中似乎已經可以沒有自己。※ 本文摘自《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原標題為:〈照顧〉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美加的改裝沐浴車、日本的友善商家,滿足街友的需求與尊嚴

由專業國際 NGO 工作者褚士瑩坐鎮回答各種 NPO/NGO 相關提問的專欄【阿北私會所】轉眼就 2 歲了!今年開始,褚阿北與 NPOst 決定轉身探頭,向外觀察,從阿北在國際非營利組織擔任顧問工作的日常中,帶回國際間在社會服務領域裡,各種好玩、有趣的潮流與做法。這個從 2018 年開始的新專欄【阿北望遠鏡】要分享的,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設計,也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野心,甚至是一個失敗的計畫或爭議的概念,但無論如何,都希望成為臺灣 NPO/NGO 工作者一種新鮮的思考。

ps. 雖然如此,【阿北私會所】精神不死,如果你還是有 NPO/NGO 相關的問題,還是歡迎舉手發問 喔!阿北心腸軟又愛罵人,一定不會棄之不顧的!


2014 年,有一則小小的新聞,是關於代表梵蒂岡教廷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施賑人員(almoner)克拉約斯基(Konrad Krajewski)大主教,在羅馬街頭邀請一位叫做佛朗哥(Franco)的街友共進晚餐,當天正好是佛朗哥 50 歲生日,佛朗哥卻婉拒了,原因是:「我太臭了。」

在大主教的堅持下,他們 2 人還是去了附近的中國餐廳共進晚餐(是因為中國餐館的鹹魚跟醃菜本來就很臭嗎?)。席間佛朗哥說:「對羅馬街友來說,找到食物不難,難的是找到洗澡的地方。」

這件事傳到教宗耳裡,街頭神父出身的方濟各,馬上下令在梵蒂岡聖彼得廣場(St. Peter square)蓋 3 間浴室以供街友使用,還承諾會繼續在羅馬 10 個區域建設公共浴室(教宗好威)。義大利知名男高音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據說就是當時立刻挺身響應的主要捐款者。

梵蒂岡教廷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圖/Catholic Church England and Wales @ flickr, CC BY-NC-SA 2.0


我一直關注這則新聞的後續,想知道有沒有真的執行,也擔心會像很多政府官員的承諾一樣,說說就跳票。到了 2015 年初,我終於看到相關消息,宣布 2 月 16 日即將開張,而且不只有浴室,每週一還加碼剪髮跟刮鬍服務,因為週一是傳統義大利理容院的公休日,羅馬的美髮師跟理髮師會來當志工。

剛巧,我有機會遇見朱剛勇與巫彥德,他們是在臺北服務無家者的社會企業「人生百味」的經營者,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臺灣的現實狀況了。於是我問他們:

「臺灣街友洗澡的問題,真的比填飽肚子更大嗎?」

「在臺北市跟新北市確實如此。吃飯的問題是最淺的。」他們毫不猶豫的說,「無家者真正沒有辦法被滿足的需求有三個,那就是洗澡、洗衣置物。但這只是實務面的需求。」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圖/chia ying Yang @ flickr, CC BY 2.0


想洗澡?除非放棄工作

於是,我才知道,以資源最豐富的臺北市來說,雖然社會局跟慈善機構一共設置有 14 個所謂的「遊民盥洗服務據點」,卻面臨著實際的問題:

「除了少數開放到晚上 9 點,大多數社福中心都是下午 5 點關門,白天有工作的無家者,下班後就沒辦法去排隊洗澡了,除非他們為了洗澡,放棄賺錢的工作。」朱剛勇說。

「另一個更大的問題是,洗澡、洗衣、置物這 3 個需求,雖然都有機構提供服務,但通常座落於臺北市 3 個完全不同的角落,無家者一天光要做這 3 件事,搞不好就要花一整天的時間,沒有餘力去從事改善生活的事。」巫彥德也說。

苦無友善的洗澡處所,也是無家者面臨的困境之一。圖/photoangel @ Freepik


這解釋了為什麼我曾經看到一則無法理解的新聞「鼓勵洗澡,北市買 1 送 2 街友不捧場」,報導中說社會局推出「買 1 送 2」方案,只要來盥洗就送新衣或乾淨的二手衣,以及餐券,並補助街友服務團體提供盥洗服務,結果成效不彰。當然,這則新聞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二手衣跟洗澡的業務本來就是分開的,不是打包在一起,另外監察院用「來洗澡的總人次」除以「街友的總人數」,得到街友一週洗一次澡的平均數據,以此說明洗澡業務成效不彰,這個算法本身就有問題,不能反應出真實成效。

撇開這個不談,如果同一個地點可以洗衣、置物的話,是不是結果就會不一樣呢?平心而論,這個臺北市不甚方便的洗澡服務,已經是萬華社福的社工花了很長的時間,好不容易才推展出來的,臺灣其他地方,大多連這種不方便的服務都沒有。

美加的改裝沐浴車、日本的友善商家

幅員遼闊、大眾交通相對不便的加拿大跟美國面對這個問題時,最常見的是重金改裝淘汰的巴士(以加拿大的例子來說,每一臺光是改裝費就要將近 10 萬加幣,接近 30 萬臺幣),將之變成定時定點的盥洗車巡迴服務,且除了洗澡,還可以同時洗衣服(但規定洗衣的量不能超過洗衣槽的一半)。遊民問題相當嚴重的舊金山,就有像是行動尊嚴(Dignity on Wheels)這個教會組織發起的盥洗車,在網站上提前好幾個月就公佈盥洗車的時間地點,即使不是定點服務、時間也只限制白天,但無家者可以就近沐浴,不需要推著行李橫跨一整個城市,確實在無家者的生活品質上可以帶來很大的改善。

我也開始注意,同樣有許多街友的日本大阪天王寺一帶,是怎麼面對這 3 個需求呢?我在當地被住民認為是龍蛇雜處的大阪西成區(近似於臺北的萬華),請教非營利組織 Cocoroom。他們在沒落的商店街裡服務在地高齡者與街友,同時利用空間兼營針對外國觀光客的咖啡館和青年旅館(每晚 2500 日圓,約臺幣 660 元)。我問他們為什麼沒有提供這 3 項服務?背後有什麼原因?難道日本的無家者就不需要洗澡、洗衣跟置物嗎?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工作人員提醒我,在這個中高齡勞動者比例特別高的區域,一些本來沒有營業的閒置店鋪空間,被業者拿來經營簡單的付費置物中心,只要有幾個鐵架子跟紙板做成的招牌,拉開鐵門就可以開張,即便是沒有什麼專業才能的老年人也可以經營,從拖著行李的外國觀光客到街友,都可以計次使用。使用方法不像寄物櫃那麼複雜,沒有存取時間的限制,行李形狀也大小不拘,價格還更便宜(寄放一件行李只要 80、100 日圓,約臺幣 21-26 元)。

當然也有比較像樣的店家,像是「富士屋」,可以用「月」作為寄放的時間單位(每月 1000 日圓,約臺幣 263 元),所以夏天時,無家者再也不需要每天拖著冬天的厚重衣物跟棉被,扮演生命線角色的手機需要充電時,也可以在這裡安心的用便宜的價格(80日圓)充電,不需要在一般公共場合偷偷摸摸充電,也不用擔心充電時手機被偷走。


至於洗澡,傳統日本人就有到街坊錢湯沐浴的習慣,價格落在 300-400 日圓(約臺幣 79-106 元),且天王寺附近也有相當多 1000 多日幣的廉價旅館,如果街友願意偶爾花點錢,旅館也都有附設公共澡堂。此外,無論是錢湯還是廉價旅館,都一定會附設可以自己操作的洗衣機。因此,置物、洗衣、盥洗的需求,無家者在需要的時候,都可以跟街坊鄰居一起付費使用,在地居民生活在這裡,對於無家者的困境也有高度的理解跟同理心;實際上,商店街裡還有很多超廉價的小酒館、小姐坐檯的卡拉 OK 酒吧、販售廉價食品的超市跟雜貨店,都很歡迎任何人走進大門。

因為有了這些服務,Cocoroom 店內就以補足社區沒有的服務為主,像是以低廉的價格(300 日圓)提供收費毛毯,可以讓街友白天在店內安心「午睡」,或是提供免費使用的網路。除了便宜的餐飲、咖啡跟茶,Cocoroom 也大方販賣便宜的燒酎跟清酒(一杯 400 日圓),拿掉一般商家認為「街友不該喝酒」、「店內不准午睡」等偽善的限制,轉變成合理的消費項目,也讓這個友善空間不只是「街友專用」,而是在地街坊中老年人、放學以後父母沒有空照顧的小朋友、預算有限的外國觀光客等都可以一起使用的空間。店內使用的咖啡,來自東京新宿提供類似服務的非營利組織「moyai」(舫)下設的「こもれびコーヒー」,他們向東帝汶最貧窮的咖啡農家收購原豆,撿豆、烘豆的團隊則都由接受簡單訓練的受助者組成。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看見「需求」,而非「問題」

大阪天王寺或許是獨特的存在,但在梵蒂岡神聖的聖彼得廣場,設置遊民可以使用的公共浴室,不免遭來當地富裕民眾的非議:

「梵諦岡每年有數百萬觀光客,這樣成何體統?」

克拉約斯基大主教卻表示,他並不在乎遊客是否對與街友共用浴室感到反感,他比較在乎的是,教會有沒有「透過服侍窮人來服侍基督受難的身體」,阿北用白話文翻譯一下,就是有沒有做「對的事

的確,無論是羅馬、大阪,還是萬華,無家者真正需要的,不是被當作問題「解決」,而是將他們當作消費者被「服務」。且不需要街友「專用」的服務,而是能夠跟有同樣需要的民眾一起「共用」

有心解決,就不會在新聞上看到這種荒謬的影片:亮麗女子:以市府為家洗澡、置物都來。試問我們自己心目中,無家者應該看起來有一種特定的樣子嗎?(參考:褚士瑩專欄【阿北私會所】窮人可以買 IPHONE 嗎?誰有權力支配窮人的錢?)如果有友善無家者使用的置物空間、盥洗設施以及休憩空間,這名或許因為好面子而自稱「富家女」的民眾,為什麼需要跟新北市政府的公務員鬥智,躲在廁所裡用衛生紙洗澡、把行李藏在員工茶水間,整天在走廊上晃來晃去?為什麼從公務人員到新聞記者,都只看到「問題」、而沒有看到「需求」?

圖/@ FREEIMAGES


過了一段時間,我忍不住又請教朱剛勇跟巫彥德:

「之前你們說,對無家者的服務,有比洗早、洗衣、置物這 3 項實務面更重要的,那是什麼?」

「撇開實務工作不談,我們覺得最重要的 3 個需要,是『住宿』、『關係』『被同理』。透過『洗澡』、『洗衣』、『置物』這 3 個具體可以做到的直接服務,去達到關係的建立與理解,才有可能帶動短期住宿的服務被社會接受。」他倆異口同聲說。

想想「洗澡、洗衣、置物」這 3 個需求,當然是因為沒有住宿才會產生的,但這個目標太遠。在談整合之前,現下必須先求有、再求好,或許應該先從認識社會服務中,誰才是「主體」開始。如此才不會無視無家者的生活作息,訂定那種配合公務員自己上下班的服務時間。

圖/@ FREEIMAGES


在放棄之前,公部門可以做什麼?

批判現有的服務,知道還可以做得更好,是一件為難的事,彷彿「不做不錯,多做多錯」。只要最近接觸過臺北市遊民業務的政府社工,就知道他們是一群最不像公務員的「熱血公務員」,而且臺北市做到的雖然不是 100 分,但確實遙遙領先全國。

一個服務未能做到 100 分,是很多環節一起造成的,不會是單獨一個環節的問題,就像巫彥德說的:「一路從政府、NGO、市場排擠、個人被貧窮壓迫出來的習慣、個人自己的習慣,彼此環環相扣。」公部門跟慈善機構,應檢視客觀條件,承認自身確實沒有能力做好這些服務,不應該在明知無法做好的現實狀況下,硬著頭皮勉強做,否則不妨將服務「外包」。

圖/Sean Pollock @ Unsplash


當然,在這個議題上,公部門確實也嘗試過「外包」,但結果令人失望。以置物為例,其實 2 年前開始,政府曾針對置物服務的場地與人事補助,但一直沒有 NGO 申請,我個人推測原因有 2 個,其一是 NGO 本身觀念上的落後,認為這是政府該做的,二是政府推出的條件對 NGO 的吸引力不夠,覺得難以經營而不想申請。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與其就這樣放棄,公部門其實還可以這麼嘗試──

1. 鼓勵 NGO 改進觀念:只要 NGO 觀念落後,民眾的思維也不會改進

用實質鼓勵觀念創新、勇於嘗試、承擔風險的 NGO,來刺激老派 NGO 對自己的定位重新調整。唯有作為社會良心先行者的 NGO 觀念改進,公民社會的觀念才會跟著躍進,改變對於底層生活者不友善的態度。上述 3 個實際面的需求,其實都是公民社會的觀念改變就可以解決大半的

例如,24 小時的自助洗衣店全臺到處都有,但無家者跟其他民眾一起去付費使用時,卻會遭到店家或民眾白眼。運動中心裡面也有對外開放的洗澡間,理論上街友可以去運動中心洗澡。但社工卻曾經遇過運動中心的工作人員把貌似街友的人攔下來,說:「你不是來運動的,不可以進去。」這位大姐回答「那我付錢。」這工作人員竟說「好,那我要看著你運動。」於是,這位大姐只好放棄洗澡。

至於置物服務,目前都是每人一個大型置物袋,放在北車與萬華的規定地點集中,才不會被清運掉,經過龍山寺捷運站出口都可以看到,但所謂「集中」,就是放在露天廣場的地上,裝進了個人物品,卻弄掉了尊嚴

置物袋裝進了物品,卻弄掉了「尊嚴」。圖/@ 政大之聲廣播電臺


2. 條件上的改進:重新定價外包服務,以商業機制提供服務

就像國外房地產仲介的金句:「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不夠便宜的房子。」想要外包的計畫沒有人申請,就表示政府願意提出來的資源吸引力不夠,換句話說,就是「價格不漂亮」

如果嘗試提高預算到多方申請者都躍躍欲試的程度,那就是有市場吸引力的成功「定價」;另外,政府甚至可以更大膽一些,把原本的預算變成「資金挹注」,轉而成為投資者的角色,鼓勵像「人生百味」這樣的社會企業用符合市場供需的運作模式,來提供這群受忽略的消費者最適切的服務,不但減輕公部門的壓力、也可以透過商業機制,有機會做得更到位。

圖/werner22brigitte @ Pixabay, CC0 Creative Commons


提供一視同仁的市場服務

無可諱言,面對街友問題,全世界都覺得困難,神奇的萬靈丹並不存在。

從事街友服務時,要像面對長照議題時一樣,我們都知道要關心長期照顧者,但被照顧者才是主體,對街友提供服務的機構,也要提醒自己,街友才是主體,提供服務的機構不是主體

同時,在都市社會分工所產生的市場機制之下,我們要努力提供一視同仁的市場服務。底層的街友需求如果被市場機制排擠,比如說街友即使願意花同樣的錢,也買不到自助洗衣店的服務,那這就是你我的責任。即使不是店家經營者或服務提供者,只是一個小小的消費者,也可以從自身觀念來改變,帶來整體社會氛圍實質的改變。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請按此瀏覽"重點帖子"!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