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康樂園 » 閱讀 » 照片的說服力 撰文: 孫樹坤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照片的說服力 撰文: 孫樹坤
動人的城中熱話

筆者在1月30日《晴報》網上版的港聞中,看到一則有關青年人買樓難的報導,這個話題真的有點老掉牙,但報導中的照片仍是讓我心頭一震,照片中的人是誰?他身處甚麼地方?發生了甚麼事情?誰人拍下他的這個表情???? 假設你便是拍攝這張照片的攝記,你會怎樣寫這條caption?

30/1《晴報》網上版的局部版面,黑邊匡是筆者加上去的。真的假不了的城市熱話

報導中除了對「事件」作回應的社工有明確的身份之外,故事的主人翁竟然是一個沒有真實身份的「女網民」,我不知道該名社工在作出回應前有沒有看過有關貼文的原文,報導中就完全沒有交待這段貼文的來源,但就反覆「引用」了其他網民回應女網民的貼文。問題就是作為讀者你似乎又不覺得這篇報導有甚麼不妥,為甚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就是報導中用了一張動人的照片,它的視覺說服力令讀者難以招架。

威力無窮的視覺說服力

不要少看一張照片的威力,就是因為它是照片,它在傳遞訊息時有著許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觀眾便得運用自己的智能去作出合理的推論,結果是透過觀看照片而得出的結論,會令人覺得結論是發自內心而不是由他人告知的,因此深信不疑。如果對「視覺說服力」這個話題感興趣的朋友,請參考Paul Messaris的著作"Visual Persuasion : The Role of Images in Advertising"

城中熱話是怎樣打造成的

新聞媒體有引導公眾與論的功能,同類的事情反覆出現在新聞媒體中便會引起公眾對事情的關注,繼而達至某種共識以至訴求。剛畢業的年青人為甚麼要急於買樓?當中是有真實的需要還是源自一種無形的社會或精神壓力?下次當你再看到有關年青人置業難的新聞報導時,不妨擘大雙眼看看能能否找出當中的端倪。

一切由照片的攝記署名(Byline)說起

筆者在1980年加入美國合眾國際社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UPI)香港分社從事聞攝影工作,打從第一張由自己發出的新聞照片開始,就被要求為自己拍攝的照片加上圖片說明(Caption),和在結尾處加上照片來源和自己的署名 (Photo Credit and Byline)(註一)。最初我見其它通訊社發出的照片在格式上都是大同小異,因此還以為這是一種行規,直到後來轉到本地的媒體工作時才發現,攝記原來毋需親自寫圖片說明,照片也不一定會加上攝記的署名。

攝記署名是公信力的老本

後來加入了當年一份號稱頭版只用來刊登新聞的中文報紙創刊工作,在一次工作會議中,我的老頂認為只有在照片是拍得非常出色、獨家、或是很拼搏才拍攝得到的才會加上攝記的署名,我就堅持攝記署名是代表報社在照片的真實性上押下了重注──公信力,上司從善如流最終接受了我的建議,而時至今日就連《大公報》的新聞照片都會加上攝記署名,《晴報》這張沒有圖片說明和攝記署名的照片因此特別吸引我的眼球,當然這篇報導就連記者都沒有署名,文末亦只列出編輯和美術的名字,真是有點異數!而照片最終在『昔日晴日』中被消失更是異數中的異數!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了照片的版本整個報導便變得平淡乏味了。

在『昔日晴報』出現的版本, 黑邊匡是筆者加上去的。

註一:我拍的第一張新聞照片,圖片說明是由合眾國際社的圖片編輯Leo Lo代為操刀的,所以圖片說明的署名簡寫用了 "ll"而不是 "ls"

歡迎與筆者聯絡:[email protected]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