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其他 » 再多4.7萬單程證 本港人口突破740萬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支持鍵盤翻頁

過去十年單程證資料整理(四):來港原因
(四)來港原因

其實這一篇是最短的一篇,因為在這方面,當局所公佈的資料實在不足,也沒什麼好整理。先跟大家重溫保安局的回覆:
(下方的百分比為我按保安局數據計算)




可見一般在數據中應該佔分額最少的「其他類別」,在這裡竟佔8成多9成!包括了「來港與分隔少於十年的配偶團聚及其隨行未滿18周歲的子女;18周歲以上、未滿60周歲,其在香港定居的父母均60周歲以上且在香港無子女,需要其前往照顧的;60周歲以上且在內地無子女,需要投靠在香港定居的18周歲以上子女的;未滿18周歲,需要投靠在香港定居的父母的;「超齡子女」等類別人士。」多個不同的來港原因混雜其中,根本就無法從數據中作有意義分析。




-----完-----


說笑而已,反而正因為資料不足,叫人值得留意有以下兩點:




1. 保安局回覆的備註寫著:「以上數字是根據持《前往港澳通行證》來港人士在抵港時填報的資料所作的統計而得」。




原來這些資料,不是大陸在批出單程證後,主動送香港備案,更不是入境處主動要求大陸提供,供查證核對,而是單依賴單程證在第一次入境香港時,在關口填寫的問卷調查所得。




背後反映了什麼?就是當局原來對過去廿年及可預見未來中,對香港人口最有影響的單程證人口,完全沒有「了解」的概念(所以更遑論相關的政策配套)。當部自我放棄不爭取單程證「審批權」也就先不說,一個即將可以成為香港永久居民的外地人,入境部門只能在他們來到關口才知道他們是誰人,更就只能單單接受他們宣稱的資料,連起碼與來自大陸官方的第三方資料作查對的基本機制亦欠奉,這合理嗎?




2.  經收集的「來港原因」無法成為人口及社會政策分析政策的基本資料,那難道不是「為做而做」嗎?




充分全面的資料是社會政策的擬定、討論、實行的必需品,更需要一定時間醞釀,最佳的做法當然是香港一開始就有份參與單程證的審批,使審批時已可控制和得悉來港人士的特徵,配合香港社會情況。次一級就是無法審批,香港在大陸一方批出申請時,第一時間已收到通報,盡早預備。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8-02-14 15:00:52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再次者(已經不甚妥當)就是現在做法,即在單程證到港即時索取資料,希望亡羊補牢作統計及日後追蹤。但即使在這點上,當局竟然也僅依據粗疏的問卷和當時人上自主提供的資料!?這類入境資料收集明明就不是第一年實行,長時間容許不理想做法、不詳盡的資料收集,證明當局過去多年,眼見社會結構被單程證改變,社會聲音變化,卻全無反省如何更新服務、為香港未來作全面計劃。

「人口政策」除了是反對單程證人士的「數量限制」,最低限度也包括對「來港人口的了解及規劃」。審批過程透明度之低、審對的粗陋過程、加上不時傳出大陸方便利用單程證貪污謀利的消息,要減輕市民對單程證的敵視和對制度的信心,增加資訊公佈及詳盡程度,相信是不二法門,也是單程證正反相方均要思考如何合作促使政府觀念改變的問題。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支持鍵盤翻頁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