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科斯產權研究中心及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進行劏房調查,當中1742個單位被劏成5452間劏房,及建有276間天台屋。中心又發現部分個案有一劏九、一劏十的情況。其中團體選取一個「2劏7」的例子,並粗略推算多出的門、牆身等,估計比普通單位多出7500磅,擔心對樓宇負荷構成影響。
負責調查的研究中心於去年11月至今年5月到訪了324幢樓齡25年以上的樓宇,涉及7189個單位,平均樓齡為55.4年,當中有劏房的大廈約佔88%。中心博士研究生梁嘉敏表示,發現整體單位數目比原本單位數目多出85%,以深水埗倍數最高,較原本多出一倍。就負載能力方面,顯示油尖旺和深水埗的人口平均超出樓宇負載量約39%。而分別75%至82%的大廈沒有配備火警警報系統、滅火筒及消防喉轆。
劏房住戶張先生以往居於太子一個約百呎劏房,月租3700元,他指2014年時隔壁住戶懷疑有人抽煙後忘記弄熄煙頭,故發生火警,他憶述當時突然發現燒焦味道,出房門已濃煙密佈,熱力更令他的髮尾被燒焦,而逃生時梯間甚多雜物,增加逃生困難,而他嘗試拿起梯間滅火筒救火,發現滅火筒甚輕,而且已有數年未有更換,故無法使用,加上天台僭建了4間天台屋,令他們無法利用天台逃生,最終火警沒有造成嚴重傷亡,僅事發的女戶主有受傷。他指因擔心火警加上有租約問題,故最終遷出單位。
另一住戶梁女士則並非劏房,但她所住的大廈近年愈建愈多劏房,如2至3樓幾乎都被改建成劏房,其中2樓平台亦僭建有大量小型單位,其後被屋宇署勒令拆卸後,近年有人又再在平台僭建單位,她坦言十分擔心發生火警,但樓下大量劏房單位會影響逃生,而天台門亦上鎖,影響逃生,至年初二樓的僭建單位終發生火警,幸無人受傷,但已令她成驚弓之鳥,但她坦言無力搬遷,申請了公屋多年亦未能上樓,對現況感無奈。
有份參與研究的中心榮譽教授何志榮指,難以估計承重超出標準多少會對大廈的結構造成影響,要視乎個別個案,但他指不少劏房欠缺防火門,甚至在門上安裝抽氣扇,若單位有火警,很容易令火勢蔓延。
副教授蔡鴻達指政府雖然有進行劏房估算,指全港約有20多萬人住劏房,但他質疑數字有低估,劏房戶人數可能多達30至40萬人,政府需正視問題。講座教授鄒廣榮指劏房會增加樓宇承重量,認為尤如都市炸彈,希望政府可增加過渡性房屋供應,去解決住戶短期需要。
團體與港大研究中心調查發現舊樓劏房問題嚴重,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擔心會對樓宇結構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