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國際新聞 » 韓國青少年自殺報告書 陳慶德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韓國青少年自殺報告書 陳慶德

[color=rgba(0, 0, 0, 0.87)]日本黑色九月 vs. 韓國黑色三月

「死;決定去死;這對一個少年來說,比起一個大人,容易得多。」——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 1929-),《無知》(L’ignorance)

日本好友鈴木先生,一日操著流利的英文,跟我討論起日本自殺現況。

想起十多年前的台灣,韓流不似現今如是流行,台灣民眾對於高自殺率的日本感到不可思議。然而,最近幾年韓流盛行,也讓人們大開眼界,原來一山還有一山高,比起日本,韓國社會自殺率更是高得嚇人。

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所公布的2015年「健康統計資料」為例,當年數據顯示出,韓國除了連續蟬聯全球13年(2003-2015)自殺率最高的國家——平均每10萬名韓國人,就有25.8人自殺的高數字——遠高於第二名的匈牙利19.4人、OECD會員國平均12.1名兩倍外,也遠遠超乎台灣民眾普遍認為高自殺率的第三名日本18.7人。

鈴木先生說到,他印象中所及3、4月份是日本的「自殺季」,自殺高潮經常發生在這兩個月。我不知道鈴木先生是否因身為日本人,體會到這兩個月為櫻花最盛開,與最短暫消逝的月份,抑或是他身為社會人士,深感到3、4月份為日本社會各公司人事波動的高峰,有所感概,然而確切一查,恐怕鈴木先生所言的3、4月份的自殺季,還排在「黑色九月」之後。

開學的9月憂鬱,更勝櫻花落下的哀愁3月

日本與韓國的學制異於台灣,如台灣大學生或未成年的國高中學子們,多是過完7、8月份暑假,才入學展開新學期,同時舊生畢業離開學校,踏入人生職場生活。

若以鈴木先生所處的日本為例,日本一般各級大學學期劃分,分為前、後兩期,上學期上課時間是每年4月到8月,下學期上課時間為每年9月到3月,其中又有寒暑假,寒假大約從12月下旬開始放到一月上旬左右,而暑假多從七月上旬開始放到8月底,上下學期正好跟台灣相反;而在日本國高中有「三學期」學制,其中又有「春假」(二月中旬開始放假到4月上旬開學),可說日本學生放假時間比起台灣學生長。

對日本大學生來說,3月畢業季是找工作之際,若是畢業後,無法順利進入職場,想必易挫這些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年輕人,且在校研究所學生,3月前趕不出畢業論文,延遲找工作時機的話,也會打亂了人生規劃。國高中生學子也是如此,學子們剛放完寒假、春假,若是還沒好好收心就重新返校,也會成為他們厭世自殺的主因之一;另一方面,對日本社會人士來說,3月也是許多公司人事升遷、降職等波動月份,幾家歡樂幾家愁,有的人晉升公司主管,而有的人則是淪落失業。此外,若要說自殺率高的3、4月份,與當時盛開櫻花沒有關連的話,也並非如此,試想人們在賞櫻之際,耳聞目睹身邊或來自新聞的自殺死訊,那種哀愁感恐怕也具有一定感染力吧?

我滑起手機,打上「日本自殺」等關鍵字,即可看到一堆日本學子於開學時,自殺人數狂增的新聞消息。根據統計,日本過往42年間(1972-2013年)未成年學子自殺人數為18,048人,若依「開學日」加以細部分析,可以看到4月8日未成年學子自殺人數為95人,4月11日為99人,但自殺最高峰時刻,則是在下學期開學日前後,分別為8月31日的92人,翌日自殺人數最高9月1日的131人,9月2日也不遑多讓,來到94人。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這也難怪「秋葉原部落格女王」、女藝人中川翔子,她會在2017年9月開學前一天,在推特上鼓勵粉絲團的學生們:「絕對、不要死。活下來。」(絶対に、死なないで。生きて。)同時,她也在另外一則推文內,以「傳播希望」為主題,點出9月1日是許多青少年學子想不開,尋短的日子,要學子們「稍微放鬆一點地」迎接開學——因故,自殺率屢創新高的9月1日,被日本社會稱為「9月1日問題」。

政府為了防堵形形色色的自殺案件,早於2006年針對全國自殺率高居不下的情況,專門制訂了《自殺對策基本法》,並啟動每年一度的《自殺對策白皮書》;2007年也將每年9月10日開始的一週時間,定為「預防自殺週」;2009年起,政府又將每年3月定為「自殺對策強化月」;2010年9月,又成立「自殺對策工作隊」,來預防開學前夕,輕生學子暴增的社會現況。



那麼,韓國呢?
韓國身為自殺國度的牛耳,政府必然也意識此問題,且一直試圖改善社會內自殺率屢高不下的現況。如2009年5月,韓國各門戶網站、警察廳、自殺預防協會等相關機構,就以公權力來監督「自殺」,如在網路上加強監督、刪除許多厭世自殺信息、識別集體自殺誘導,與強化預防自殺等宣導。

2011年,政府也制定了許多防制自殺的相關法律,又於2012年3月底設立自殺預防中心,設置了24小時待機的緊急電話,方便欲輕生者隨時聯絡,且實施《自殺預防及生命尊重文化組成法》,來對具有自殺傾向的國民,進行精神健康檢查,加以預防。甚至,當年韓國還禁用只要口服四毫升,致死率高達九成的自殺農藥巴拉刈(Paraquat),以減除社會內,每年服農藥自殺超過2,000人的慘狀數據(其中有六成輕生者,皆是喝巴拉刈尋死)——但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韓國自殺率居高不下,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2012年韓國政府與三星生命保險合作,把漢江上的麻浦大橋(마포대교)更名為充滿希望的「生命大橋」。根據統計,2007年到2012年六年期間,來到麻浦大橋跳江的人數,已經突破百人,也讓麻浦「自殺大橋」惡名不脛而走。然而,才改名不到一年的時間,來到美名後的生命大橋處,輕生跳江自殺人數,竟高達到93人,比改名前還高出六倍之多,多麼反諷啊!

此現象當然也引起許多專家注意,有人分析美名過後的「生命大橋」欄杆上,有一些當年合作的創意點子——「短句作文比賽」,收集如同「明天太陽還是會升起」、「媽媽在看著你(可別輕易尋短啊)」、「你有什麼苦惱呢?」等善意關心標語。然而,這些標語看在那些尋短絕望人生失敗組的眼裡,可能會變成一種刺激——

「明天太陽還會升起,然後呢?」

「我媽媽在看我?我媽早就死了!」

「我這麼失敗,我怎麼有臉對得起我媽啊!」

「你問我有什麼苦惱呢?我就是有苦惱才來到這,幹!」

易言之,原本出於善意的橋上欄杆標語,反而成為激怒不少人的嘲諷,加速他們尋短念頭,督促他們趕緊縱身一跳,噗通地一聲,葬身於冰冷江水無底深淵河床。

如果自殺可以經由美名、美化而消失,那麼,這世界就簡單多了!

開學日=自殺日?日韓都一樣
來到2017年9月,總統文在寅在青瓦台會議內,也直言指出韓國當今最重要的國政方針裡,其中有一項即是要預防國民自殺,降低自殺率。

但社會結構、人民意識若未改變,炙熱的自殺風,將會永遠存在於韓國社會。

若是此系列文,我們首先集中分析韓國學子們,在開學日所產生的自殺率高潮現象,可說相較日本,有過之而無不及。韓國大學學制跟日本相近,固定開學約為3月1日、9月1日。3月為新學期,課程大約從3月上到6月中旬,考完期末考就開始放暑假,暑假放到8月底,9月1日為下學期開學日,下學期大約在12月中旬結束,之後便是放寒假,放到隔年二月底,總計上下學期約為16週,比台灣少了近兩週。繼之,韓國國高中生的開學日與大學學制相近,學期並非像日本一般,劃分為三學期,只有上下學期。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無獨有偶地,若說日本自殺率最高的月份是9月,那麼韓國即新學期開學的3月了。

根據韓國統計十年間(2005-2015年),未成年學子(10-19歲)月份別自殺人數(최근 10년간 10대 월별 자살자수),調查數據顯示出,12月份自殺人數最低,平均為193人,而1、2月份為過年,家族團圓月份,自殺人數數值也低,分別為212與223位。但一到了3月開學季,數值增加暴漲百人以上,來到332位,而9月則是只有265位,是一年12個月份中,排名倒數第5名月份,若說日本有著黑色九月問題的話,那麼韓國則有著黑色三月問題。

然而,從各個層面而言,韓國青少年自殺問題恐怕比日本更為惡劣,慘狀遠超過韓國政府與外人所想像的……而這就得從「出世」(출세)這個韓文字講起。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color=rgba(0, 0, 0, 0.87)]鉅資整型與800萬學費的「出世」代價

「他們似乎都在邊哭邊說著:『我已承受不起。』」——但丁《神曲》,〈煉獄篇〉第十首

韓語有一個詞為「出世」(출세),意指出人頭地。出世,大多除了用在當韓國大學生畢業、進入好的公司上班,抑或職場升官發財之際外,在韓國人求學階段,最常用到的時候,即參加「大學修學能力試驗」(대학수학능력시험,即「大學聯考」),順利考上國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 )、高麗大學(Korea Univ.)、延世大學(Yeonsen Univ.)——S.K.Y.三大名校,也會被家裡大人稱譽小孩終於要「出世」了。因為,迄今在韓國人心目中,家中小孩子能考上一所好大學,無疑就是保障畢業後,未來的出路與工作。

每個人都想要家中小孩成龍成鳳,職場一帆風順,然而,韓國「出世」之路可是相對艱辛。

「出世」之路艱苦,整型之風隨面試激烈而起

先說韓國大學生畢了業,來到了社會,所面臨的出世之路有多麼艱辛呢?根據當地2013年,針對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所做的調查——「新進員工聘用統計」資料,言明當地就業市場平均競爭率是1:28.6,即一位新鮮人應職者,要跟將近29位競爭者來競爭一個工作機會;再者,100名投履歷應職者中,只有11.5人能通過公司初步的書面資料審查與筆試,第一關合格率約為一成,最終通過第二關面試,順利進入公司的人,100人約只剩3.5名,職場就業競爭火熱。

也因此,有些新鮮人為了能順利通過各大公司的面試,耗費鉅資地跑去「整型」,整型風之盛,連寫作《韓國:撼動世界的嗆泡菜》(Korea: The Impossible Country)的作者丹尼爾・圖德(Denniel Tudor),也語重心長地針對此現象說道:「(公司)人才招聘變成一種選美比賽,尤其是對女性求職者來說。整形手術目前在韓國非常普遍,就好比在短跑比賽中,半數的參賽者都服用類固醇,連那些不想服用的人,都覺得他們有其需要得服用。」

另一方面,有的人則是花了大筆金錢,來到膾炙人口的「面試補習班」進修,學習面試服裝儀容、答題技巧;又有的人,早在畢業前夕,休學一、兩個學期,飛到國外學語言,增進自身外語能力,祈求回到韓國求職,在各大公司面試這一關,能替自己加分等。

職場競爭殘酷——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17年2月調查指出,年初2月正值韓國畢業大學生求職旺季,但15歲至24歲青少年的失業率,竟高達10.7%,為2000年以來最高失業人數紀錄。等來到4月,失業率仍是繼續往上升,來到11.2%。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整體觀看2017年的韓國就業市場,就當地統計廳2018年1月10日所公佈的「2017年雇傭動向統計資料」,指出去(2017)年就業人數為2,655.2萬人,跟與2016年相比,雖增加了31.7萬人,但是失業人口在2017年為102.8萬人,比起去年增加1.6萬人,同時,失業者人數也是統計廳自2000年開始有此統計數字以來,史上最多的一次,當年青年(統計廳以15-29歲青年作為調查對象)失業率竟高達9.9%,情況仍在持續惡化。





然而,就我看來,對韓國社會與想盡法子要解決此現況的政府高層,更為嚴峻的考驗是,短短四年不到的時間(2012-2016年),2016年有一餐沒一餐,不享有健全職場保障與保險、流竄於全國各地的約聘員工,竟然也增加近50萬人,來到644萬人關卡,若是對比當年度勞動人口數約2,500萬名人數而言,可說超過四分之一的勞動人口都是約聘制。當然,這是另外一段值得書寫的故事了。



再窮也不能窮小孩,父母省吃儉用投入大量教育費
正文回到韓國人為了讓家裡小孩「出世」,可說是花費鉅大心力,動員家內所有資源,這點從花在小孩子身上的「教育費」,即見其端倪。

根據2013年韓國統計處〈全國生育能力及家庭健康實際調查〉數據顯示,保守估計,每位韓國人從呱呱落地出生到大學畢業,一個家庭平均要負擔的「養育費」,就超過了3.1億韓圜(折合新台幣約833萬元),其中「教育費」支出占了家庭總收入比重的33.1%,且光是小孩子補習的費用,也高達總教育費的58%以上。

然而韓國間差社會內,家庭月均收入未達100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7萬元)的低收入戶,投資在小孩子身上的補習費,可說少之又少,約只有6.8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830元),相對於月均收入在700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9萬元)以上的高收入戶家庭,投資在小孩子身上的補習費42.6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15萬元),可說是落後一大截,雙方差了幾乎六、七倍之多。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但窮也不能窮小孩,很多家中父母雙親省吃省用,花了大筆教育費在小孩身上,就是希望他們以後成龍成鳳,順利出世。

這也難怪,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曾在2009年11月23日演講中,對於韓國此現況,表示:「我曾在與李明博總統餐敘時,回顧韓國過去40年的驚人進展。其中,我特別對韓國教育政策感到興趣,並且請教他『韓國教育政策內,最重要課題是什麼?』我記得,當時李明博總統笑笑地回答,『對我而言,最大課題就是我的雙親一直非常注重我的教育。』在韓國,就算是經濟弱勢家庭,家長也會拼全力提供子女最好的教育環境。」

此言不假啊!

大學學費更可觀,負擔比例世界第一

然而,順利地把小孩子送上大學,家裡大人就可以鬆口氣了嗎?不!

反倒如同上面所言,家庭還得負擔小孩昂貴的大學學費——韓國的大學學費相較於台灣,可說貴上好幾倍,更麻煩的是,學費每年都在持續調漲,以韓國近十年的資料為例,2011年全國196間四年制大學,私立大學一年平均學費是768.6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1萬元)、國立大學學費為443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2.6萬元),平均為606萬韓圜,換算成新台幣約17萬元。但這十年間,不論是在首都圈或者非首都圈的公私立大學,都呈現上漲現象,尤其以非首都圈的95所私立大學,上漲2.3%最高,從2010年平均一年學費的724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0.6萬元)漲到741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1.1萬元)。

其中,2011年學費超過800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2.8萬元)的大學突破50間,超過去年2010年的34間。

事過兩年,韓國教育部於2013年4月25日,再度針對全國173所四年制的大學進行調查,首都圈的公私立學校的一年學費,平均來到759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1.6萬元),而非首都圈的公私立大學的一年學費,平均來到621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7.7萬元),雙方相差近138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4萬元)。繼之,全國共計173所大學學費平均下來,一年學費來到667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9萬元),看似學費比起兩年前便宜了近57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6萬元),但我們可不能忽略,其中作為拉高平均值——辦學不力,或是把學生當作搖錢樹的「學店」,以及少子化緣故,也在這兩年內倒了近22間大學,占全國大學總數一成比例呢。

再者,考量到地域性資源多寡與懸殊,家中大人總是想把孩子送往到首都圈首爾的大學。這也就造成,流傳在韓國年輕人一句戲話:「在地方唸國立大學,倒不如來首爾唸任何一所私立學校,都還比較有競爭力!」

當年度另外一份「大學指數」報告,數字也大同小異,指出2013年當年度,私立大學一年平均學費是735.6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0.4萬元)、國公立大學學費是410.4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1.4萬元),公私立大學平均下來,也要667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9萬元)。若是搭配當年統計廳《家庭動向調查》報告來看,2013年首爾內勞工家庭,月均所得平均是444.7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2.3萬元),換句話說,一個家庭得不吃不喝一個月,才有能力幫小孩子繳國公立大學一年學費,兩個月不吃不喝,才能供應出小孩上私立大學的學費——也因此,2012年OECD「教育指標」早就顯示出,韓國整年度GDP有將近2.6%,是用在大學教育費,比起OECD其他國家的平均值1.5%還高,同時韓國個人負擔學費的比率是1.9%,壓倒性地也成為世界第一。

真是苦不堪言的大學學費。

但社會現象不能單獨看待,結構是一環扣一環,影響是四面八方的,若是家中父母雙親,無法正常、全額地負擔小孩子上大學學費,那麼另外一途就是「學貸」了。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color=rgba(0, 0, 0, 0.87)]韓國學子的學貸與殺人學費



「死亡是第一個寧靜之夜。」——威廉・克萊姆(William Klein, 1928-)

韓國家庭背負的學貸有多麼沈重呢?根據報導,韓國家庭收入最低的20%,他們在2010年的負債是年收入的1.43倍,也就是家庭辛苦了一整年,還入不敷出,舉債度日。才隔一年,2011年更擴大為2.02倍。此外,據麥肯錫顧問公司報告,韓國家庭負債在2012年時已達到GDP的84%,高於義大利的46%、法國的50%、日本的66%、美國的81%,與西班牙的82%,情況持續惡劣。

韓國當地2014年3月《Money Today》報導,也指出2013年當年度入學的大學新生,有超過一半的人——160萬位學子申請學貸,申請總金額突破10兆韓圜以上(折合新台幣約2,777億元),不可不謂是一筆可觀金額;那麼,家庭內無固定收入,或信用不良、手頭緊的家長,若無法順利跟銀行申請學貸的話,那該怎麼辦呢?有的人則是極端地走上向高利貸借款「周轉」一途,這也就導致當年數據,指出將近有九萬名大學生(的家庭),每年得承受20%以上的高利息學貸,然而,這還是可見的官方數據,就常理而言,隱藏在這數值背後的人數,應該更為可觀吧。

每個韓國家庭都苦哈哈地為了孩子的「出世」,支撐著龐大的大學學費,然而這樣的現況有改變嗎?沒有!因為學費還在飆漲中。

失控飆漲的學費,不保證學生順利「出世」
根據韓國《聯合新聞》(연합뉴스)2017年4月底報導,調查韓國全國187間四年制大學,得出一年平均學雜費,已經來到668.8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9萬元)。細部而言,從整體學費漲幅來看,比起四年前上漲了將近20%,其中以醫學院科系最貴,平均一年就要韓國家庭負擔小孩「出世」費用,高達953萬韓圜(折合約新台幣27萬元);緊接在後是藝術、體育等才藝體能(예체능)科系,一年平均學費779萬韓圜(折合約新台幣22萬元);而第三順位為理工學院,約711.5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0萬元),一般被認為學費較為便宜的人文社會科系,也來到595萬韓圜,換算成新台幣也要17萬元。
而韓國187間四年制大學內,以位於首爾鬧區新村的延世大學學費最貴,平均每年超過900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5萬元)居冠,同樣位於新村的梨花女子大學,也不遑多讓,以852.8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24.3萬元)奪下第二名。

而這僅僅是入學的「學費」而已,不包括小孩在外吃住喝等基本開銷!更別提,現今家中花了錢,讓小孩畢了業,順利買到這張昂貴的社會入場卷,然而卻還不能掛保證,孩子出了名校進入社會,能夠順利「出世」呢。

但韓國家庭能不花這筆「出世」費用嗎?面對眾多競爭者,以及各大公司應徵員工的殘酷條件,若沒有一流大學畢業證書,恐怕難以通過公司第一關書面審核,更何況出身於二、三流大學的學子呢,更別提沒有大學畢業學歷的人呢——韓國年輕人想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難上加難。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家長花大錢讓孩子唸書的「目的」是什麼?

韓國人如是注重教育與學習風氣,我們可以從具有指標性的韓國教育開發院,於2010年彙整的「教育輿論調查報告」內看到,其中有幾個數據(底下問題選項皆可複選)值得人們深切關注。





首先,問卷問到韓國家長之所以耗費鉅資,讓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家長們回答最多的選項為,以「(與他人可以競爭時),可以爭取到良好就業機會(48%)」、「奠定下成功與出人頭地的基礎(34.7%)」兩者占比最高;其次是「累積良好經驗,過幸福生活(33.9%)」、「培養適應環境的能力(26.9%)」,與「培養優秀的品德(20.1%)」等,前後者數值相比,相對少數。相比2006年,同樣調查數據結果,呈現出回答「可以爭取到良好就業機會」的人數增多,從28.3%暴漲到40.8%,而「奠定下成功與出人頭地的基礎」,也從31.6%漲到34.7%;而回答「培養優秀品德」的人,從29.7%減少到20.1%。

此外,從問卷內幾個相關問題,我們也可看到家長讓子女接受教育的「動機」——與成功、出人頭地、就業、升學等現實層面,有著強烈連結關係。如問卷問到「生活在韓國社會內,有助於個人成功要素為何?」大多的民眾依序回答「學歷或門路(48.1%)」、「誠實與努力(29.7%)」、「家庭背景(11.5%)」等選項。若與2006年的調查結果相比,當年回答「學歷或門路」,雖占首位33.8%,但來到2010年,卻暴漲到48.1%,可見「學歷與門路」這一要素,越來越受到韓國人重視,至於剩下的兩個選項,選擇回答「誠實與努力」要素的人數,也呈現極度下滑趨勢,由原先的2006年的41.3%,減到只剩29.7%。

接著,問卷又問到「何謂子女教育成功的定義與指標」此一問題,民眾主要依序回答的選項,為子女接受完教育、畢業後,能「從事良好工作(47.3%)」、「成為品德優良的人(39.1%)」、「從事理想的職業(36.2%)」、「經濟生活優渥(36.1%)」、「就讀知名大學(28.9%)」等為順序。從上面的指標性問卷數據,讓我們看到當代韓國社會的現代啟示錄——血淋淋地告知我們,「教育即是為了出世,教育即是錢力。」

繳不出學費,大學生走上絕路

難道韓國政府或國民們就沒有看到這問題嗎?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8-08-01 13:39:17 編輯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如李明博總統曾在2011年10月31日,在當地廣播節目內,也曾言及對此現況之見解,說道:「韓國過度流行高學歷,將造成社會資源與家庭經濟的巨大浪費,成為近年來年輕人失業的重要原因。現今即使韓國年輕人大學畢業,也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但儘管年輕人失業,產業現場依然傳出人才招募困難。」同時,「教育輿論調查」(韓國教育開發院,2010年)也指出,過半數55.5%的民眾認為,目前韓國的大學升學率過高、大學濫設。

甚者,事過六年,當選第19屆南韓總統文在寅,也試圖透過許多行政手段想要改善此社會困境,諸如調漲薪水便是一個措施之一——如韓國「最低工資委員會」,於2017年7月15日,開會決議將2018年當地勞工最低時薪,提昇為7,530韓元(折合新台幣約201.8元),換算起來,相當於最低月薪為157萬韓元(折合新台幣約4.2萬元),漲幅達到16.6%,且也預計將有超過463萬勞工受惠。

但我們都知道,官方數據往往是值得推敲,甚至可疑的,若以狂漲的大學費用換算起來,一個家庭若以最嚴峻的考驗,只有一人家長工作,收入為最低的157萬韓圜,得不吃不喝將近三個月,才勉強能納得起讀人文科學的小孩子一年的學費。

當然,韓國社會也有針對此高學費風氣提出熱烈討論,每年將近有200位大學生,因為繳不出大學登錄金(學費),而走上絕路自殺,所以有一些社會學者與輿論,皆嚴正地指出「沒有大學登錄金,就自殺的國家,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呢?」(등록금 없어 자살하는 나라에 무슨 미래가 있나)、「我再也受不了!殺人的大學登錄金」(못참겠다, 살인 등록금)。這也難怪,時常在大學開學前夕,許多家庭繳不出小孩子的學費,走上絕路的家長與子女不少——如2000年到2010年間的大學生自殺者,2004年為最低,十萬人中,自殺人數為172人,2008年則創下最高紀錄,則有332人,然而平均下來,十年之間每年都約有將近250位大學生走上絕路,其中大多都被昂貴學費所殺之者。

又如同2017年8月28日,韓國當地再度爆出,一位七年前離婚的金姓母親,維持家計就已經很困難,再加上剛成年女兒的大學學費過於沈重,繳不出500萬韓圜(折合新台幣約14.2萬元)學費,46歲的母親,一不做二不休地,也沒有留下遺書,帶著才剛成年的19歲女兒,兩人向殺人的學費低頭,於子女開學前夕,一同走上絕路,自殺身亡……

那麼,入學前的未成年學子,這些稚幼的臉龐為了家裡「出世」期待,背負的壓力會有多大呢?這就得青少年高自殺率現況,再度談起。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