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公私營醫療 » 探射燈:公院精神科醫生荒 患者求診排3年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探射燈:公院精神科醫生荒 患者求診排3年

精神病患者和康復者一直面對求醫難和社區支援不足的困境。

患有躁鬱症的歌手月初墮樓身亡,令人再關注相關病患者處境。精神專科服務需求每年遞增,平均每年有近5萬新症數字,求診等候更可長近3年,患者和康復者一直面對求醫難和社區支援不足的困境。公立醫院上年度精神科醫生流失率高踞第3名,前線人手壓力爆煲,有病人直言每次見醫生僅5分鐘。關注組織批評,向政府爭取超過10年,至今沒有健全的精神健康政策。

現時7個公立醫院聯網的精神科門診,其中穩定新症輪候時間最長達125個星期。新症輪候時間持續高企,與前線醫生流失率高不無關係,精神科醫生流失率在2017至2018年成為第3高,以九龍東聯網最嚴重。

躁鬱症患者鄺志輝(Gary)表示,入住葵涌醫院時,醫生診症時間短促,「醫生1個禮拜嚟睇我3次,每次都係唔夠10分鐘。」Gary又稱,醫生對其治療方案及用藥均沒有詳細解釋。另一名躁鬱症患者關靄詩(Icey)亦指,覆診時每次見醫生時間僅5分鐘。

醫管局去年資料顯示,現時為近15萬名成人精神病患者提供治療,當中約30%為嚴重病患者,而公立醫院300多名精神科醫生,卻要承擔全港90%服務。有公立醫院精神科醫生透露,每日需與多達40至60名病人會面,「五分鐘診症時間」所言非虛,令前線醫生心力交瘁、影響專業判斷。

「起碼向政府倡議咗10年,至今都冇一個健全嘅精神健康政策。」香港精神康復者聯盟服務發展主任楊彥琳無奈道,社會對精神病的認識不夠,令他們難以融入社區,政府的服務過於分散,應在就業、安老、住屋和醫療等方面建立更完善系統。

嚴重患者在病情穩定下可以重返社區,醫管局的個案管理計劃為居於社區的嚴重病患者提供個人化支援。截至今年3月底,該計劃為大約1.6萬名相關患者提供服務,而個案經理與病人的比例平均已接近1比50。惟社署轄下在各區設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部分至今未有永久會址。「呢啲中心嘅社工就係負責搞吓活動畀啲會員參加,但係會員太多,名額好快就爆。」Gary嘆道。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批評,政府未有正視前線人手不足的問題,輪候時間過長容易惡化病人的病情,建議政府可考慮公私營合作以紓緩公營醫療系統壓力,同時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區支援服務。

醫管局發言人指,醫護人員會與區內社區夥伴合作,為有需要人士提供相關支援。社署發言人回應,於2010年起在全港設立共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由政府每年投放逾3億元營運。至今仍有9間中心處於不同的規劃階段,會盡快落實永久會址的地點或投入服務時間。


鄺志輝表示社署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活動經常額滿,新會員難以融入。


精神科門診穩定新症輪侯時間平均亦需95星期,病人動輒要等近2年。


關靄詩如今每兩個月往東區醫院覆診,每次見醫生時間僅5分鐘。


精神科醫生流失率高,前線人手緊張,耽誤病人的診治時機。


康復者病情穩定後可以重返社區,惟仍需得到社區支援。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探射燈:無誘因下情緒劇烈波動 躁鬱徵狀

根據食衞局去年4月發表的報告,推算全港約110萬人患有精神障礙,當中約7萬至22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例如思覺失調、抑鬱症和躁鬱症等。躁鬱症為大腦分泌及功能失調,患者情緒出現不尋常和劇烈的情緒波動,影響其日常生活。有精神專科醫生提醒,若懷疑有人受病情困擾,可鼓勵他們向專業人士求助。

躁鬱症取自躁狂及抑鬱症,躁狂患者情緒亢奮,可能過於愉悅或易怒,亦會不能自我控制,做出不顧後果行為,例如瘋狂購物或胡亂投資等。抑鬱症則包括情緒十分低落,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欲不振等。

精神科專科醫生張偉謙解釋,躁鬱症並非指病人同時有2種癥狀,反而是在不同時間經歷兩種極端的情緒。患者可以在沒有任何誘因下情緒變得起伏,產生負面想法,嚴重更有自殺念頭。他提醒,若有懷疑個案可先聆聽對方想法,提供即時支援,再鼓勵患者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助。


食衞局推算全港約110萬人患有精神障礙。


張偉謙鼓勵患者向臨床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求助。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探射燈:自助組織被輕視 撥款不足營運難

自助組織是由一群以促進成員福祉和權益的人士組成,通過經驗分享和資訊交流,解決成員間面對的同類問題。坊間有不少罕見病患者或不同類別的殘疾人士都會組成自助組織。有自助組織發言人慨嘆營運艱難,政府撥款不足,自助組織的力量被輕視。

據勞福局2017年統計,本港由弱勢社群組成的自助組織有82個。自助組織可社署申請「殘疾人士/病人自助組織資助計劃」作為營運資金,該計劃的總資助額於2014至2015年度由1千萬上調至1千5百萬元,惟平均每個申請團體的獲資助金額只有不足36萬元,分24個月發放。

「保守估計組織要運作1年起碼都要用50萬,依家2年只批到30幾萬,連職員都請唔起。」香港精神康復者聯盟服務發展主任楊彥琳無奈指,自助組織是由服務使用者主動團結發聲從而進行倡導的團體,對改善相關政策有推動作用,可惜政府漠視自助團體的需要,扼殺其生存空間。


楊彥琳批評政府撥款不足,輕視自助組織需要。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回龜廿年西環指揮中環做過乜?
擁公帑掘窿引入大陸管轄權
起個飄移人工島搭條大橋引大陸車入境
舊時都仲有QE有威院, 牛雜王連牛丸都冇
逼講胡語, 日日放大媽落嚟陪阿伯跳舞唱胡歌
引港人換大灣身份, 借機趕低端港人走, 去換高端胡人落嚟
醫療? 準備打高科技假疫苗就有份
一味想辨法滅港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香港繁榮由高地價高樓價假大空大白象工程支挣 資本主義傾向商人並非為市民 社福政策或制度都無 何况病人及病人自助組織的權益 不要妄想了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牛頭角區牙醫名單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