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華認同,短期內即使有全額資助,仍難以大幅提高無參加政府買位的私院接受評審的誘因,因為院舍會因此要額外投資改善設施:「這些院舍的賺蝕情況很容易隨着老人家離世而受影響,是難以預計的。」她認為政府推行五年計劃時,應首先要求所有參與買位的私營院舍參與質素評審:「買位院舍有若干床位是接受政府資助的,從根本上已經封了『蝕本之門』①,所以要求它們在質素上提升更多,亦是情理之中。」
①「蝕本之門」:根據最新的社署買位機制,私院申請買位或累積總買位數量不可超過該院舍床位總數的一半。一旦成功申請買位,以甲一級院舍計算,扣除經過統評機制入住的長者需要支付1,707元外,政府會就每張床位補貼10,329(新界)或10,902(市區)元。而在買位協議下,即使私院不是全數床位獲得買位資助,全院亦需要達到協議中對人均面積、人手比例等相應要求。
在買位協議下,即使私院不是全數床位獲得買位資助,全院亦需要達到協議中對院舍人均面積等相應要求。(鄭子峰攝)
長遠而言,趙迪華認為還要修改參與買位計劃的評分準則,讓認證由評分項目之一變為參與買位的門檻;下一步則推而廣之,將質素評審擴展至津助院舍及參與「院舍劵」計劃的非買位院舍。
至於條件難以改進的私營院舍,她期望在市場良性競爭下自然淘汰:「現在的安老院情況比較怪誕,質素高的買位院舍有空的非資助宿位,最差的安老院因收費平,反而爆滿。」
本港現時有548間私營安老院,當中139間參與買位計劃,約佔四分之一。而在三萬多個安老院舍照顧宿位中,買位宿位佔近8,000個;政府在上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會在未來五年增購5,000個甲一級買位宿位,增購量逾六成。趙迪華認為可藉此五年之機,由買位院舍帶頭認證,收蔚然成風之效:「只要將質素概念普及化,久而久之,便會連拿綜援的老人家都懂得不選擇劣質院舍。」
現時安老院買位宿位佔近8,000個,政府則在上年《施政報告》中提及會在未來五年增購5,000個甲一級買位宿位,增購量逾六成。(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李輝則指在商言商,即使有資助參與認證,業界仍缺乏動力參與,是可以理解的:「業界會問:『有咩好處先?』因為現在評審和不評審除了買位加分以外,根本沒有分別,也沒獎勵。」她認為,即使質素評審後對院舍有一定幫助,但院舍和長者並不能直接受惠:「做認證亦是落錢在認證公司袋,政府不如投放更多資源在老人家身上,錢跟人走。」
她援引參觀廣州養老院為例,指出當地正推行靠第三方評審的星級制評級,當院舍取得五星級,更會獲發20萬元人民幣(約23.2萬港元)獎勵津貼,亦會有塊「牌匾」列明院舍獲得的評級。如此一來,便可以提高院舍改善質素的動力:「其實要做到五星級要求,院舍的花費絕對不止20萬。重點是有分別。」
有聲音認為,若要質素評審在安老院業界內登堂入室,應考慮將發牌制度與評審制度掛鈎,但趙迪華與李輝均不同意。趙迪華以澳洲推行院舍評審制度為例,指當地亦是推行自願參與近二十年後,在今年年初才強制資助院舍接受認證,本港不宜操之過急。李輝則認為將二者掛鈎,無可避免導致難以達標的私院倒閉,本末倒置:「政府如果強推,豈不是會導致床位供應下跌,『愈追愈落後』?」但她補充,如果政府將質素評審列為發新牌的附加要求,相對較易成事:「現在進入行業的再不是小資本,即使評審是進入行業的條件,也有財力應付。」不過李輝重申,提升安老院質素並非十年八載能成事:「正如日本有關樂齡科技的福祉展已經推了四十年,香港的樂齡科技展才開始第二年,剛剛起步!」
李輝認為,推動全面質素評審需有後續誘因。(鄭子峰攝)
外地認證各適其適 評審監管不宜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