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中小學學生的管教,廣東省司法廳在日前公布的《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草案中首次明確規定,學校和教師可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由於草案未明確教育懲罰措施的程度、範圍和方式,遭質疑教師裁量權過大、為體罰鋪路。
廣東省司法廳18日對內媒指出,草案後期還會不斷修改,目前尚未最終審核、通過。意見彙總後還會請專家進行合法性、合理性論證。
該草案明確,學校教師以及其他職工應當遵守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不得侮辱、毆打、體罰學生。但另一方面又准許學校和教師依法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甚至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
草案公布後,有家長在接受當地傳媒採訪時表示,教師對學生「是不敢教」,她對草案持支持態度。有專家認為,此前一些家長的維權行動令教師不敢管教,放縱、縱容學生,是對孩子最大傷害。但亦有專家表示,現代教育不能以批評和懲罰為主要手段,應提倡啟發式、開放式、參與式的新型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定的靈活性。
有網民還提出,學生遭受處罰後或會出現應激、不理智行為,老師就將面臨相應責任歸屬問題,草案應對此作出明確。另有網民認為「嚴師出高徒」,條例是對學校、老師、家長乃至學生的負責,若在校不嚴加管教,不利於學生成長,「到了社會,懲罰、批評會更多」。
網民熱議:
「又有誰能保證個別老師不會拿着雞毛當令箭?這個度控制不好的話變相成體罰。」
「這種所謂的教育懲罰在某些素質不高的老師眼裏就成了武器。」
「大部分的爭議都是在體罰上面。所以關鍵要看這個罰是怎麼個方法。 」
「不罰他們,他們根本就不在乎你,也不會懼怕與尊敬你,上課鬧哄哄的,即便想聽課的同學都難免會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