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憑常識我們也知道應該是讚賞與批評並用,才會有最好的結果,但是這個研究要求老師們把讚賞與批評分開來用,而又要能夠幫助學生學習,目的就是要磨練他們讚賞與批評的技巧。
批評容易令人反感,要發揮它的正面作用和減低它的負面作用,老師批評的目的必須是善意的,也要令學生願意接受批評,同時令學生相信他們可以改進被批評的行為。如果學生相信老師的批評完全是為了改進他們的表現,自然會比較容易接受批評,例如當學生為了參加某一比賽而跟老師練習,他們明白必須改善自己才有取勝的機會,便會歡迎老師指出自己的錯誤。當然,老師批評時不必惡形惡相,並且必須是合理的,在學生剛開始練習時,不可要求太高,只須批評大的錯誤,不用一下子批評幾十種錯誤,待學生有些進步後,才把要求提高。此外,批評必須是客觀公正的、對事不對人的,有時可以是私底下的批評。
其實,讚賞的技巧跟批評的技巧差不多,讚賞同樣也應該是合理的,不要為讚賞而讚賞、或過份讚賞,也要盡量對事不對人。一般人讚賞或批評時最容易犯的錯誤是針對人 (如:「你真聰明!」或「你是廢物!」) 而並非行為,或者是針對學習的成果 (如針對成績) 而並非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要幫助學生學習,老師應該集中利用讚賞和批評來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行為,例如讚賞學生思考數學問題的方法,或者批評學生投籃的手勢。至於選擇讚賞或批評,最重要是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到底應該「讚」或「彈」學生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絕對是因人、因事、因時制宜的。
西方教育重讚賞,可能因此學生比較主動、富創意,傳統中國教育重批評,可能因此學生比較謹慎、基本功比較扎實。如果可以集兩家之長,便最理想了。
其實,企業在培訓員工方面,亦面對差不多的問題,如果強調懲罰犯錯的行為,員工自然做事小心翼翼,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公務員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強調獎勵有建樹的行為,員工自然千方百計爭取表現,有時甚至不惜違反規則。企業與學校不同的地方在於前者獎勵或懲罰員工的產出,後者則著重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因為前者的目標是選拔人材,而後者的目標是培養人材。
蕭寧波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