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香港的房屋問題
談起香港的房屋,人們總會拿新加坡做比
較,因為兩地太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是前英國
殖民地,地少人多,房屋問題非常嚴重,但所
不同的是今天的新加坡已基本解決了房屋問題
取得了讓80%的國民都有了自已房屋的非凡
成就,但反觀香港房屋問題,依然嚴重到慘不
忍睹 ,連負責房屋的主要官員陳凡看到這些情
境都要老淚橫流,實際上香港的情況比新加坡
好,這正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點。
首先香港公房制度是源於1955年 石硤尾的一
埸大火為收容災民而興建臨時收容所,雖然
發展至今的香港房委會,其規模同當年的臨收
容所已不能相比,但其目的及管理方式還是臨
時收容所的心態,而新加坡政府深知安居才能
樂業從開初建設組屋(似香港公屋)的目的,就
是為國民提供永久的住房,由於兩地政府的目
的及心態不同,採用的政策也完全不同,新加
坡政府是為合資格的國民提供永久性的組房來
解決住房問題,而香港政府隻是為合資格的人
提供一個臨時的住所,然后反復進行資產查,
來決定是否再有繼續住的資格,現在我們把香
港公房的管理及運營方式稱為香港模式,而新
加坡的稱為新加坡模式。首先從心理學的角度
來分析新加坡模式,及香港模式的人的心態,
1,當一個香港家庭好不容易分配到一間公
房,心態是,為能夠有一個長期安居之所,需
要為十年后,到來的富戶政策而未雨綢繆。為
合乎繼續居住公屋的資格,全家的收入不能超
標,首先要求家庭成員不能去追求高薪酬,要
計劃存錢,總之不能成為富戶而被叮走,因為
在香港失去公屋,將面臨著要面對全世界最高
的房價,房租,(在香港公共屋邨取消租約是對
犯錯公屋居民最具阻嚇力的懲罰)。因而一個
太發奮上進的人,在公屋家庭不會受到歡迎,
因上進所得到的收入,同失去公屋相比是得不
償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人,很多被逼迫成
了公屋渣男,
2,當買到組屋的新加坡人的心態是,會
將盡快還完組屋房款作為人生的第一目標,在
這個目標的推動下全家努力工作積極上進,可
能不用十年就已還完了房款,取得了人生的第
一桶金,可以用來換取更大組屋,改善住屋環
境,而人也因努力工作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前
途,政府也可盡早的收回房款而建設新的組
屋,達到貨如輪轉。
新加坡模式出來的新加坡家庭,通過十
年的奮斗,可能大部份都還完了房款,真正的
有了自已的房子,新加坡政府也基本上收回建
屋款,同樣是十年,香港模式出來的香港家庭
並未解決住房問題,而全家要面要對的是,每
二年一次富戶政策的資產審查,這些家庭為保
公屋,十年要做的事是,把家庭成員打造成達
標的公屋居民,政府化費十年大量公幣資助出
一批,還要繼續靠政府資助的公屋達標居民,
這些公屋居民也因富戶政策不能發展,影響了
自已的前程。這兩種模式誰更優勝,應該一目
了然,為什麼兩種模式會如此大的差別,主要
是新加坡的模式,合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
流,人人都想有一個永久居所,這一人類自然
發展的規律,而香港模式違反這一規律所至。
我們還注意到,在香港公共屋邨的管理條
例還有一條,隻有全家都超過60歲,才可不
受富戶政策影響,也就是如超過60歲的長者,
如養了太能干的子女,或者自已存了太多的養
老金,成了富戶要被叮走,唯一自保的法是,
將子女遷出,把自已變成孤寡長者,試問這些
長者有什麼罪,要受到這種不人道的懲罰,這
些長者唯一的罪,就是怕孤獨,需要子女同住
照顧,制定這種政策的人,也應設身處地的為
這些長者想下,你們也會老,也有父母。鑒於
這政策,對解決房屋問題基本無幫助,反而成
了柝散家庭的利器,為什麼不能改為,家有60
歲長者,全家不受富戶政策影響,更能合乎香港
政府推行的居家養老,鼓勵年輕人同長者居住
的養老政策。
中華80會香港群
(我們是一群出生於80年代的華人,互聯網將我們聯在一起,我們會用集體的智慧,發表一些我們所關心問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