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曾多番推出「辣招」以打擊樓市炒賣,惟被斥成效不彰。本土研究社查冊後發現,自2010年政府首次推出「辣招」至今年5月間,共有126宗以「轉讓持有物業公司股權」的方式來交易住宅避稅,買賣雙方完全繞過稅率高達30%的「辣招」物業印花稅,合計避稅達94億。涉事的包括長和系集團、內地買家等。
本土研究社搜集政府2010年11月首次推出額外印花稅的「辣招」後,至今年5月底期間被新聞報道過的203宗疑似個案,經查冊資料後確認個案的「物業公司」資料及買家身份等,並查核「物業公司」全數董事或股東變動等,結果發現有126宗以「持有物業公司股權轉讓」的方式交易,每宗個案只須支付0.2%的股票轉讓印花稅,毋須支付最多高達30%的額外印花稅,潛在避稅金額近94億。
研究亦發現,該126宗個案共中96宗發生在2016年政府提高雙倍印花稅稅率劃一在15%之後,反映措施或令本地投資者或外地買家轉移透過股權轉讓炒賣物業,同類個案在2016年加辣前只有30宗。研究指,126宗個案中,近60%為外地個人買家、境外註冊公司及居港未滿7年移民人士,當中73%為內地人。
研究又指,地產商長和系集團亦以股權轉讓方式出售豪宅。集團以旗下3間「物業公司」及2間外地註冊的公司持有物業,而所有「物業公司」董事均為長和系管理層,他們在去年至今年間以股權轉讓方式出售薄扶林道及山頂道3個豪宅物業,涉及交易金額24.5億,共避稅7.4億。
另外,藝人關之琳亦於17年3月以股權轉讓買入地利根德閣單位,但其後再以首置身份購入星域軒單位,只需付4.25%稅項,合共「避稅」4,580萬元。
首十大交易金額個案涉及金額合計約145億,總計避稅逾42億,絕大部分個案都在政府「加辣」後出現,當中一半個案涉及英屬處女群島(BVI)公司。交易金額最大的個案為深水灣道75號大宅,涉及交易金額達25億元,而大部分交易集中在油尖旺區(30宗)、南區(29宗)及灣仔區(19宗)。油尖旺區大部份個案集中於西九龍區,包括君臨天下、凱旋門、漾日居等,其中凱旋門佔最多,涉及7種交易。
本土研究社批評以股權轉讓方式進行物業交易,相關資料及金額都不用向土地註冊處或公司註冊處申報,完全無視政府監管的交易制度,令房屋市場出現「一屋兩制」,建議確立「轉換住宅實益擁有權」為收取物業印花稅的稅務原則,堵塞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