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兩岸新聞 » 數位海洛因 businesstoday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數位海洛因 businesstoday
網路成癮者的告白 小可:虛擬世界縫合我破碎的自尊
小可,是我中學時的小名。我是一個八年級生,在台北長大,爸爸媽媽都是公務人員,我是家中獨子,從小就讀台北精華地段的明星國中、以升學導向為主的私立高中。

第一次接觸電玩是國小三年級,因為同學邀我玩單機小遊戲,那時學校也開始有電腦課。國中之前,就算爸媽在家中裝有網路,但我沒有沉迷在裡面。可是到了國中,一切都改變了。



爸爸因工作需要到各處輪調,也因此讓他與媽媽兩人因聚少離多而吵架;另一方面,在學校因為我有強迫症,嚴重時,會一直摸桌子摸四小時,老師和同學們都覺得我很奇怪,所以整個中學時期都在排擠與被霸凌中度過。



還記得高二時,我從自然組轉到社會組的第一天,有一名同學就拿著沒喝完的奶茶,往我制服上衣背後倒。現實中,在家裡總聽到父母吵架聲,在學校的人際關係疏離,但是,我在電腦世界裡可以找到歸屬感。我在真實世界中沒有朋友,可是在遊戲中,卻有一群為了打怪、練升級的戰友。



一開始,每天約玩三到四小時,甚至還偷看色情影片;而且透過玩射擊遊戲殺更多的敵人,看著他們被殲滅,原本的沮喪和焦慮就可以感到快樂,也得到玩家們的讚美。



當時不覺得自己沉迷,只覺得那是我的興趣,自我介紹時,我還對別人說:玩遊戲是我的興趣。到了高中,父母對我的功課期許高,成績不好動輒罵我,玩遊戲就更成了我生活中唯一抒發壓力的出口,也讓我在虛擬的打打殺殺中,縫合了破碎的自尊。



我在虛擬世界中,可以嘗試平常不敢做的事,還能讓自己迅速平靜下來。一度還羨慕自己的遊戲人物,還會想像自己如果生活在那樣的世界該有多好;不像活在真實世界裡,來自父母、學校課業和人際關係帶來的種種壓力,無法也無力改變。



當然,父母也會禁止,但我會反駁:「你們看電視就行,和我玩手機不是一樣嗎?」有一次,媽媽把手機沒收,沒有手機後的三天,我很焦慮、易怒、煩躁不安,絞盡腦汁想要拿回手機,於是,上網買了與手機長得一模一樣的模型機,放到媽媽沒收手機的地方,將原本的手機偷換回來。



或者騙他們,我要去運動,其實是去網咖,回家時還故意把泳褲弄溼,甚至還蹺課去玩。高中時,充電器不離身,只要斷了網路,渾身就不對勁,最高紀錄可以每天迷網十六小時,完全不跟人交流。



無奈的是,當初為了逃避壓力而在遊戲中找快感,卻不知不覺上癮了。



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開電腦玩遊戲,到學校就用手機看小說。一旦沒有電腦、手機就很煩躁不安,有一次同學拍了我一下背,就跟他打了起來;為了玩遊戲還偷偷借錢升級電腦設備;或者到網咖買遊戲點數;一開始覺得少吃幾餐沒什麼差別,一個月花一、兩百元,慢慢增加到三、四千元。



我不是沒想過要改變,但卻陷入戒斷再發的惡性循環深淵中。因沉迷網路,學科就常被當,也就為了紓壓玩得更凶,想脫離卻維持不到一星期。直到有一次上課,手遊《神魔之塔》出了新的關卡,為要蒐集新的卡片,上課時拚命刷關卡,突然間聽到有人問:「作業要不要補交?」因為玩得太專心,沒意識就回說:「不用。」



當發現到不對勁時,抬頭看,原來是台上老師在問,但卻以為是同學們在問我,當然那堂課也就被當了。還有一次是考汽車駕照,自認為對交通規則很熟悉,在考場將可複習的時間拿來玩手機,自然就不及格了。



我玩遊戲,已經玩到,搞不清楚現實與虛擬的差異。



因長期坐著,身體也出現問題。曾經一年胖了十五公斤,經常頭暈、胸悶、甚至常會出現耳鳴,去醫院才發現血壓都在一七○以上,而且心臟肥大,醫生警告說,如果再這樣下去,四十歲後可能就會長期躺在床上了。也曾因交女朋友,承諾減少玩遊戲的時間,卻出現戒斷症候群,常會暴怒,兩人又吵架。



生活的失序,讓我不得不真實去面對自己生病了!同學和老師都問我,是不是得了「網路遊戲成癮」的病?我試著尋找管道。那時候,我的座右銘是:「每天都比昨天進步多○.一,每天加總起來就是一.一,如果少了○.一,那就是○.九。」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在諮商下,我開始每天規畫一個目標,再將目標化為具體行為,例如看一篇論文,目標細小化到每小時,並且是可完成的。當第一個目標完成了,就會有成就感。重要的是,每天自我反省,再做微調;完成後給自己小獎勵,例如買塊雞排犒賞自己。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半年。



網路使用上,過去是長期且連續,化成一到兩小時的零散狀態;還找其他活動來代替網路帶來的成就感,像是煮菜、寫小說、將電腦技術能力轉為幫忙學校或教會做影片特效。當別人稱讚時,一種滿滿的歸屬感,好像將我慢慢從虛擬世界中拉回現實。



回到現實的感覺,讓我終於有一種被人聽到、被人理解的感覺。原來我會這樣,不完全是我的問題。現在,就算網路隨手可得,但至少我能控制它,而不是它控制我。

網路電玩成癮如吸毒 小學男童成癮盛行率逾5%
三.一%,這是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最新調查數字,來自目前一份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究。

這份甫於九月中發表的調查報告,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針對台灣一六九所各級學校,共八一一○位年紀從十歲至十八歲的學生,先由心理專業人員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定的研究準則,進行診斷性會談,並輔以調查的結果。


似不高,但研究團隊裡的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表示:「看過各國國際研究報告,從來沒有高過六%。」從調查可發現台灣國小男童成癮盛行率已超過五%,「這是最核心的重度上癮者。」亞洲大學副校長、也是全台第一所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分析。



今年三月,台北市三民國小一名小五男童,疑似因為父母沒收手機而跳樓輕生,「這跟毒品上癮一樣,有戒斷症候群,請家長不要輕易沒收小孩手機。」事件發生當天,許多學校家長群組都有人善意提醒。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從「沉迷」到「上癮」

各國防護網提升至國家層級



很多家長單純以為小孩只是「沉迷」,禁止使用手機就可以,殊不知小孩可能已經上癮,需要小心處理才是。

今年六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十一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Internet Gaming Disorder)視為一種「病」,與酒精、菸草、咖啡因、毒品和藥物濫用並列,都是上癮的精神疾病。



向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列為精神疾病的心理學博士波茲尼亞克(Vladimir Poznyak)曾公開表示,目的就是希望衛生專業人員與社會能更加警覺注意該情況的存在,同時提高患有此類疾病者獲得適當幫助的可能性。



二○一五年,韓國是全球第一個從政府面向,將電玩視為「疾病」管理的國家,與酒精、依賴性藥品、網路及賭博歸為五大上癮物品。在此之前,韓國政府早已全面關注,調查研究多年,直到今日已有超過十年抗戰經驗,目前防護政策進入第四階段。(詳細內容見韓國直擊篇)



意識到「成癮」問題嚴重性的,不只有網路普及率高的亞洲國家,今年七月,法國參議員也審議批准法案規定:「除了校園內明確規定的地點和條件外,禁止學生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校園內使用手機。」



而智慧型手機始祖,蘋果iPhone面世十一年的今年,「美國洛杉磯退休教師基金會」在一月寫了一封公開信,給蘋果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上面寫道:「作為持有蘋果股票市值二十億美元的股東,我們呼籲蘋果應該負起責任,控制iPhone對孩子的影響。」



不久後,庫克在對英國哈洛學校(Harlow College)七十位學生談話時也表示:「我不贊成過度使用科技產品……;蘋果並不希望人們『隨時都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我沒有孩子,但有個外甥,而我禁止他使用社群網路。」這番話也顯見,庫克對於年輕世代過早使用數位產品的隱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用「數位海洛因(Digital Heroin)」報導此現象;長期投入該領域臨床治療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則沉痛地說:「就像吸食『網路鴉片』般,已經不容許再觀望了。」



智慧型手機文明病

成癮遍及各世代、影響生活



尋常上課日,走出台北市捷運大安站,附近許多國、高中及高職學校正值下課時間,站在其中一所校門口,只見學生們急忙地拿出書包中的手機檢視,或者迫不及待開始玩著手機遊戲。恐怖的是,邊走邊滑手機,根本沒發現斑馬線對面燈號已經轉換。



而要提醒的是,長時間使用或沉迷手機,並不代表「上癮」。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對「網路遊戲成癮」症狀的定義為:無法控制自我地打電玩,生活中愈來愈以電玩為優先,而忽略其他日常活動,即使知道有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打電玩的時間,以致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正常運作(造成失能) ,包括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層面,且症狀持續至少十二個月才能確診。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只有虛擬世界能縫合我破碎的自尊...你的孩子染上「數位海洛因」了嗎?
3.1%,這是台灣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的最新調查數字,來自目前一份全球最大規模的研究。這份甫於9月中發表的調查報告,是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針對台灣169所各級學校,共8110位年紀從10歲至18歲的學生,先由心理專業人員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定的研究準則,進行診斷性會談,並輔以調查的結果。

從調查可發現台灣國小男童成癮盛行率已超過5%,「這是最核心的重度上癮者。」亞洲大學副校長、也是全台第一所網路成癮防治中心主任柯慧貞分析。



今年3月,台北市三民國小一名小五男童,疑似因為父母沒收手機而跳樓輕生,「這跟毒品上癮一樣,有戒斷症候群,請家長不要輕易沒收小孩手機。」



從「沉迷」到「上癮」

各國防護網提升至國家層級



今年6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在第11版的《國際疾病分類》(ICD-11)中,已經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Internet Gaming Disorder)視為一種「病」,與酒精、菸草、咖啡因、毒品和藥物濫用並列,都是上癮的精神疾病。



2015年,韓國是全球第一個從政府面向,將電玩視為「疾病」管理的國家,與酒精、依賴性藥品、網路及賭博歸為五大上癮物品。



意識到「成癮」問題嚴重性的,不只有網路普及率高的亞洲國家,今年7月,法國參議員也審議批准法案規定:「除了校園內明確規定的地點和條件外,禁止學生在幼兒園、小學和初中校園內使用手機。」



而智慧型手機始祖,蘋果iPhone面世11年的今年,「美國洛杉磯退休教師基金會」在1月寫了一封公開信,給蘋果現任執行長庫克(Tim Cook),上面寫道:「作為持有蘋果股票市值20億美元的股東,我們呼籲蘋果應該負起責任,控制iPhone對孩子的影響。」



不久後,庫克在對英國哈洛學校(Harlow College)70位學生談話時也表示:「我不贊成過度使用科技產品……;蘋果並不希望人們『隨時都在使用我們的產品』……。我沒有孩子,但有個外甥,而我禁止他使用社群網路。」這番話也顯見,庫克對於年輕世代過早使用數位產品的隱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則用「數位海洛因(Digital Heroin)」報導此現象;長期投入該領域臨床治療的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則沉痛地說:「就像吸食『網路鴉片』般,已經不容許再觀望了。」



智慧型手機文明病

成癮遍及各世代、影響生活



依照世界衛生組織對「網路遊戲成癮」症狀的定義為:無法控制自我地打電玩,生活中愈來愈以電玩為優先,而忽略其他日常活動,即使知道有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打電玩的時間,以致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正常運作(造成失能) ,包括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層面,且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才能確診。



「上癮」,會發生哪些不良後果?除了早期探討最多是因為長時間且近距離使用,影響視力不佳等問題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暨副教授柯志鴻的研究中發現:「網路成癮者在功能性磁震造影(fMRI)上的大腦活化反應顯示,成癮者有易於渴求喚起以及衝動控制不良的問題。」



網癮伴隨共病出現

無法專注、情緒焦慮或過動



伴隨著網路遊戲成癮而來的,還有孩子的專注力不集中、情緒問題、焦慮和過動等共病出現,更惡化了成癮的嚴重性。「臨床上發現,(網路成癮)10年前約占就醫者的6分之1,而今是一半左右,整整提升約2倍(盛行率),」臧汝芬分析,「同時約有3分之1者,帶有焦慮或過動等情形。」



易媽媽(化名),原是一名擁有兩個孩子、雙薪家庭的母親,家住台北市。孩子國小時,不提供3C產品,到了國中二年級某一天,老師通知,孩子向同學借了2千元買遊戲點數,才發現孩子沉迷於網路遊戲。



「送他進去病房時,要先經過兩道門,將所有數位產品收起來,只剩換洗衣物和書籍。前後住了10天,爸爸陪住3天,治療過程中,有服用注意力不集中的藥物,每天心理輔導外還做體操。」易媽媽回憶起那10天,心痛如絞地說。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亞洲各地成癮嚴重

升學導向轉而上網宣洩壓力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一份跨國調查顯示,網路遊戲成癮最嚴重的5個國家與地區都在亞洲,香港、韓國、台灣、新加坡與中國。網路及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高,以及亞洲國家以升學為導向的文化背景,讓青年學子容易在網路世界宣洩壓力。



目前台灣在網癮政策上,根據《兒少法》於2015年修訂第43條,明訂兒少持續使用3C產品,不得超過合理時間,實際上卻很難實施執行;教育部也在2015年提出《各級學校學生安全健康上網實施計畫》,落實家庭教育和學校三級預防,且預備培育2200名網癮防治輔導人員;衛福部則在2014年有《上網不上癮心理健康促進政策行動綱領》,落實網癮防治措施。



跨領域整合難處多

政府、教育、醫療環環相扣



「心理健康推動總預算約15億元,光毒癮防範就占了10億元。」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目前在戒癮人員培育和單位有金額輔助外,部立的5個療養院也有開設戒癮門診,但沒有專門針對網路遊戲成癮戒斷的病房。



諶立中表示,「網癮問題僅諮商是無法根本解決的,存在著共病問題,所以衛福部過去3年,重心僅在於過動者方面。」



其實,在2016年,政府也曾有跨科技部、經濟部、通傳會、交通部、衛福部、教育部、文化部和國發會等8個部會,從環境控制到預防的跨部會計畫,「也因為預算與整合難度高,因此擱置了。」諶立中無奈地說。



網路遊戲成癮是多方面複雜因素交匯而成,牽涉家庭、教育、醫療、心理臨床、社工體系、手機和遊戲與電信業者到國家政策等,環環相扣。



法令管制落實執行

全民正視問題是關鍵第一步



「數位海洛因」侵襲著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大腦,也削弱國家競爭力的儲糧。「需要政府跨部會管制,並落實到第一線執行面,不然5年後弊端就會浮現:不是年輕人力缺乏,而是素質不好,這才是真正的動搖國本。」一位曾任醫院院長者,提出他的隱憂。



「想想小孩對遊戲為什麼會上癮?他們的需求和滿足感在哪裡?」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林煜軒請父母們多加思考。而從這個思考問題為起點,就是「察覺」,也是願意跨出的第一步,在現在科技推陳出新的時代,政府、學校、家長面對孩子網路遊戲成癮這一役,相信還有許多漫長之路要走……。
2004-10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終於安居海盈,祝各位早日上樓安居樂業!感恩~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