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容納了五戶人的單位內部殘破,天花亦有石屎剝落,以致鋼筋外露,而73歲的龍日洪(阿洪)居於單位廚房上方,大約兩米乘四米、沒有窗戶的閣樓空間。出入均需使用放置於廚房的木梯,他的「房間」內除了衣物、被鋪,就只有電風扇、儲物箱和一個小小的垃圾桶,閣樓的高度亦只夠他坐着或是躺着。所幸的是,廚房設有窗戶,故阿洪說在閣樓時尚算涼爽。
「以前我有樓,住山林道山林大廈。」家人早於70年代移民加拿大,妻子又於80年代末因心臟病離世,阿洪在香港已「冇人冇物」,後來又因在澳門賭錢,欠下債務破產,1997年搬到現居的劏房,一住便是二十多年。「我由400多蚊(租金)住到千幾蚊!」他續說:「搵唔到屋,人又懶,住開就費事搵。我唔鍾意搞咁多。」
退休地盤工 去年做心臟手術
多年來阿洪自力更生,於地盤任職釘板師傅,養活自己,惟年紀漸長,縱然無奈亦需退下來:「我仲做得,仲有鋪牛力!但70幾點歲做呀?人哋都唔受你啦!」去年8月,他的心臟突然出現問題,被送往急症室後須直接做手術,在醫院休養了幾個月,出院後又獨自回到劏房單位居住。現時他每月領取$3200綜援金,減去千多元的租金,剩下的錢亦不夠生活:「有時唔夠錢,月尾要同包租婆借幾百蚊,『出糧』時畀返佢。」
阿洪現時每月領取$3200綜援金,減去千多元的租金,剩下的錢亦不夠過生活。(陳浩然攝)
阿洪所居的大廈中,不少單位都已被地產商收購,何時會被迫遷亦是未知之數,不過,他卻拒絕輪候公屋:「叫我攞公屋,我話攞鬼咩,幾時死都唔知啦,咁長日子。我啲朋友五年幾都未攞到,嘥氣啦!」
大廈內不少單位都已被地產商收購,劏房戶或隨時面對迫遷危機。(陳浩然攝)
居於該處的還有杜太和丈夫,他們的劏房單位,放下單人床後就只剩一條狹窄的通道,然而月租仍需$1600。杜太指二人於2014年搬入此單位,丈夫之前從事地盤工作,曾因工傷而失去工作能力,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只能在公園露宿,但因二人不符合領取綜援資格,故近年為了家計,丈夫需再度投身地盤工作,如可以的話,亦希望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