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悄悄進入尾聲,莘莘學子兩星期後將要重返校園。精神科醫生表示,過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假期,要回復規律的上學生活,學童需要時間適應,若家長或老師給予的期望或壓力過大,有機會出現「返學恐懼症」,小朋友會以不同藉口抗拒上學,甚至出現頭暈、肚痛及作嘔等身體反應。想避免這種情況,家長應避免向子女說「返學一定要俾心機」等,增加壓力的說話,由現在開始應調節作息時間,開學後會更易適應。
記者:嚴敏慧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表示,開學後一個月是出現「返學恐懼症」高峰期,最常見於幼稚園升小學的小朋友身上,因為小學與幼稚園完全不同,學業上、紀律上要求更嚴格,部份小朋友會適應困難,感到害怕,又或是擔心自己表現不好,因而不想上學。他指,其他年級學生也有可能會恐懼返學,因為學業亦競爭激烈,學生面對不同測驗考試,除補習還要上課外興趣班,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感到吃力又不懂表達,默默承受到頂點時,就會出現不想上學的反應。
除了學業壓力外,家庭關係也有影響。傅指,曾有小朋友的父母常有拗橇,因為暑假期間不用上學,父母只好在小朋友面前扮和好,令小朋友誤會只要自己在家,父母就不會吵架,所以開學時拒絕返學,認為自己返學父母就會離婚。他建議,若發現子女返學後情緒有異,或是每逢默書測驗都會失眠、無胃口,甚至出現頭痛、肚痛、腹瀉,均有機會是因焦慮導致需要求醫。
離開學還有兩個星期,小朋友要收心準備返學。傅建議,家長要先為小朋友調整作息時間,與返學時間接軌,不能再睡到自然醒,重新習慣早睡早起;未做完的暑期作業要繼續完成,即使完成也應做一些補充練習,以免返學時感到由天堂跌落地獄。他又特別提醒家長說話要小心,勿講「返學一定要俾心機讀書」、「又大一年要專心啲」等說話,只會增加子女的心理壓力;可改方式與子女檢討已過去的學年,讓他們主動為新學年訂立目標,家長不應凡事「話事」,放學後的時間安排,便可讓子女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