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學校&教育制度 » 三重障礙生上堂瞓覺 教育心理學家:食藥吧!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三重障礙生上堂瞓覺 教育心理學家:食藥吧!
  • 康康患有自閉症等三重障礙,即使家長已努力靠訓練改善其日常自理及社交能力,自閉症仍令他上課不聽指令、睡覺,教師及教育心理學家(EP)支援卻未能予以幫助;見康康兼有過度活躍便盲目要求他服藥。
  • EP業界慨嘆現時到校心理服務普遍流於表面,奈何現時平均一位EP要照顧6間中小學或310名SEN生(未計等待EP評估確診的學生),人手極度不足,實在難以要求EP全面改善服務。
  • 特首林鄭月娥一上任便花逾6億為全港公營中小學各增加一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常額教席,以改善校本支援。不過,融合教育問題多而逼切,非增一統籌主任可解燃眉之急,EP、教師等持份者仍在等待更多人力及資源支持。林鄭月娥於其參選政綱提到會檢討融合教育成效,適逢其施政報告即將發表,未知她會否兌現承諾,公布檢討時間表,從而對症下藥?

保護罩下,有康康自己和弟弟、灑水降溫的研究室、不明飛行物體(UFO),及已經研發出來的人工智能機械人。(陳嘉元攝)

9歲的康康(化名)剛升讀小四,「我要做發明家!」有夢的他希望發明擁人工智能的機械人,替士兵上戰場、「打壞人」,「那打仗時便不會有人死」。也許他把戰爭與死亡想得太簡單,但可見他那單純想造福人類的心。攤開畫紙,康康用圖畫呈現他的未來:研究基地在火星,火山爆發出來的岩漿包圍整個基地,「這樣別人就不會看到」,能夠保護研究機密和他。患有三重障礙的康康雖然予人自我、封閉之感,不過他那充滿盼望的世界,其實跟一般小孩無異。


康康小一至小三先後確診讀寫障礙(讀障)、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ADHD和自閉症主要影響康康行為表現,前者令他顯得衝動和情緒化,媽媽Daisy憶述康康讀幼稚園時與同學打架是家常便飯。除了容易動手腳,自閉症狀也令康康顯得無禮,例如為了走到目的地會不為意推開別人。Daisy解釋,康康不是有意做這些「乞人憎」行為,他只是「太執迷」。


康康喜歡做手工,拿起3D立體筆,可玩專注玩足幾小時。教學上能否利用他的喜好來增加上課專注力呢?(陳嘉元攝)

無禮的表現亦由日常生活伸延至班房。訪問當日康康正參加主日學,老師以加分制來吸引學生遵守課室規則,康康也很投入,但每當他發現有同學做不完所有指令也獲加分,便會在座位裏逕自大聲與老師理論、告發別人,又彷彿聽不到旁人的解釋。Daisy表示,此等情況也發生在校園內,常常令老師誤解他有意不合作和不尊重人,久而久之,同學也對他產生偏見。



SEN生比率續增 教師難應付

事實上,像康康正就讀於公營主流中小學的SEN生,於2016/17學年便有4.2萬人,佔總學生人數近八個百分比。在學生總人數下降之際,SEN人數卻以每年約七至十個百分比增長。去年教聯會就小學教師工作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八成受訪教師「不接受/很不接受」融合教育政策。

不過,人數增長並非困擾教師的單一因素,過去曾有不少中小學校長,包括前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林日豐向本報表示,校本恆常工作本已令教師工作量過大,SEN專業支援(如EP服務)又不足夠,教師以至校方無可奈何才唯有接受照顧不到SEN生的事實。多少SEN生不但白白浪費了學習時光,很多變得更沒自信、患上情緒病,甚至被欺凌,連一般學生也被影響。因循所見,SEN生現雖佔中小學人數不足一成,但殘缺的制度對全體師生造成的遺害實難以衡量。




資料來源:財務委員會審核二零一七至一八年度開支預算管制人員的答覆、教育局學生人數統計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7-09-06 10:22:30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治療及訓練見成效

融合教育雖已推行20年,但仍有不少人以為SEN生的病症是「無得救」,當中不乏教師。雖然如此,Daisy與丈夫從來沒有放棄康康,回溯三年前得悉讀小一的兒子「抄不到手冊」,Daisy立即辭掉工作,全天候照顧兒子。爸爸Issac摃起整個家庭開支之餘,每星期放假也會帶康康到社區中心,參加職業治療、物理治療、情緒訓練班、功課輔導班等,自己亦會參加家長小組學英文拼音和家居訓練技巧。

加上學校由小二起讓康康參加每年六至八堂的讀寫小組訓練及專注力訓練班,小三還有社交訓練小組,經過種種學習後,康康的社交表現終於有好轉,眼神交流、平日對答已不成問題,可見若校內有此類足夠專業的支援,師生也可以並肩克服障礙。


算吧,他不騷擾其他同學便好。又氹又鬧都無用,我放棄了!

老師


不過,SEN生現時在學校大多未能得到相關的適切支援。以康康為例,他長期活在自己的世界,加上兼患讀障,不但在課堂學習上感到吃力,人亦變得更加被動,上課時不願依從老師指示,嚴重時要同學幫他把書本和功課拿出來,但他多數仍在睡覺。學術方面,康康的考試平均分三年來都只有約20分,中英文科更從未試過合格。可惜,老師只向Daisy說:「算吧,他不騷擾其他同學便好」,甚至直言「又氹又鬧都無用,我放棄了」。現在,康康連功課也可以「做得幾多交幾多」,美其言是「功課調適」,Daisy卻感覺被學校放棄。


家長求增訓練  EP:食藥吧

面對如此困境,Daisy曾聽從老師勸告讓康康服食ADHD藥物,惜成效不彰。她唯有寄望老師參考康康接受行為訓練的成果,在課室內以專業方法調整他的課堂行為。湊巧今年初,康康的校本支援給提升到最高級別(第三層次),學校老師、副校長、社工等會聯同到校EP及家長為康康訂立「個別學習計劃」(IEP),度身訂做校內協助康康的方法。


讀障和自閉症都無藥食,只有ADHD有藥,食藥吧!

到校教育心理學家


第一次與專家開會,兩夫婦詢問如何改善康康偏執和消極上課態度,以及老師可如何協助,豈料與會EP只一味建議服食藥物:「讀障和自閉症都無藥食,只有ADHD有藥,食藥吧」。即使兩夫婦如何解釋康康試過服藥三星期,仍未出現過來人所指「成個人變晒」的效果,該EP還是堅持。及後三次分別為時一小時的會議,該EP近乎「轟炸式」的要求康康食藥。但令Daisy費解的是,康康上堂不服從指令、睡覺的表現,明顯是自閉症狀,不明白食藥有用的道理何在。


【融合教育20周年】少數教育心理學家為支援SEN生 寧薪金減半


自閉症暫時未有藥物治療,SEN各類別中,暫時只有過度活躍症及某些精神病「有藥食」。(Getty Images)

曾任瑪麗醫院精神科顧問、資深兒童精神科醫生何定邦回覆本報時指,在未掌握康康服食何種藥物、劑量和其他資料下不能斷言應否繼續食藥。他指現時治療ADHD的藥物分刺激劑及非刺激劑兩種,前者一般較快見藥效;後者是新藥,見效慢,假設藥量足夠,連續服食三至六星期才見效果並不出奇。然而資料顯示,兼有自閉症的ADHD患者藥物反應率會較低,100個人中只有50至60人食藥有用。康康應否繼續服藥,以至其課堂表現是否ADHD症狀,何醫生指最好向開藥的醫生查詢。

Daisy表示,到校EP在斷言康康應該食藥之前,沒有查詢康康之前服用的藥物種類及劑量。問到Daisy如何應對下次會議,她坦言與EP間已失去互信,對康康的成績和課堂表現,現在唯有隨遇而安。



研究融合教育多年的學者冼權鋒,是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總監,負責融合教育教師專業培訓。他認為康康的老師應該針對「未能服從指令」的特徵,與EP商討訓練方法,避免任由標籤主導支援方案,胡亂鼓勵食藥,直指該老師「仲需要磨練吓」。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一名EP高峰照顧八間學校  

冼認為病理上的專業分析主要由EP負責,教師則主要在教與學上執行EP建議的訓練及調適方案,若兩者配合得宜,理應可互相把關。


學者冼權鋒指,教師應在教與學的方針上,根據EP的建議為學生提供幫助。(資料圖片)

但現時EP人手緊張,一位EP經常照顧七至八間主流中小學,服務「點到即止」,未必夠時間了解每個學生,或花心機與家長及老師討論。他續指康康的EP不理家長意見,多番堅持ADHD必須食藥,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他相信若EP有更充裕時間,結果可能改變。

正於私人機構任職的教育心理學家兼「良心理政」成員黃宇昆Danny承認,現時公營中小學的到校EP常因工作量過重,不夠時間處理評估及會議等基本工作,經常要放工或放假在家寫報告。Danny慨嘆現時EP人手不足,令服務淪為評估機器,不少EP因未能發揮專業、未真正幫到學童而感氣餒。他更指,當中有EP難忍服務流於表面而轉兼職,騰出時間自行為學校增加支援,可謂倒貼金錢及假期工作為學生。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7-09-06 10:24:31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雖然兼患ADHD,但只要是做手工,康康便能專注很長時間。

融合教育政策不健全,20年來很多SEN生都要在支援不足的學習環境下苦讀。

自閉症患者經常沉迷於自己的世界,康康做手工時也經常聽不到記者的指令,逕自畫著。

最終3D機械人因時間不足而未能完成,康康媽媽即趁機引導兒子:「原來發明東西的過程是會經過失敗的,對嗎?」

政府每年花在融合教育的經費雖逾13億,但SEN服務始終未能完善。不少人甚至認為融合教育已宣告失敗。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少數教育心理學家為支援SEN生 寧薪金減半
  • 根據教育局指引,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應涵蓋學校系統層面(10%)、教師支援層面(40%)及學生支援層面(50%),但業界反映前線情況向後者傾斜,學校系統層面大多接近零。
  • 據業界調查所得,2013/14學年每名EP平均服務約七間學校,但提供給教師、家長及學生的研討會、工作坊的平均日數只有1.2至4.9日,均不足七日,意味有很多學校根本未能接受相關服務。
  • 因應支援不足,上屆特首梁振英於《2016年施政報告》宣布,2016/17學年起推行「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優化服務),到校EP對學校比例由過往1:7增加至1:4。
  • 不過,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數字,2016年共381所中小學申請優化服務,受惠學校去年只有30間,本學年亦只有80間。

王姑娘(化名)表示,即使時間變得充裕,EP想着手改變學校系統層面,也先要花一兩年教導職員作好準備,讓他們接受改變才可成事,故希望政府能想到加快改善EP人手的對策。(羅國輝攝)

不願露面的王姑娘(化名)是服務主流公營中小學的到校EP,年資不淺的她入行不久便由全職轉為兼職。憶起全職生涯,她指最嚴峻時期是一個人服務九間中小學,星期一至五每日工作11小時,每周兩日例假也要花一天來寫報告。不過比起工作辛苦,王姑娘更不願接受流水作業的工作模式。

她表示,當年每次到校光是處理個案評估、小一及早識別及替中學生申請公開試重評以獲考試調適等基本「補救性」作業,已花掉絕大部分時間,連輔導和跟進個案的空間也被壓縮,遑論開展其他層面、具「預防」及「發展」性質的工作。


救不了學生成遺憾


王姑娘坦言眼見一些學生本來「有得救」,最後卻因她沒時間「做多點」改善校內及其家中整體支援,而令學生白白錯失扭轉命運的時機,感到很可惜和無奈。她憶起一位中學生雖然是數理資優,卻常欠交功課和遲到,老師認為他恃着小聰明而表現反叛,揚言「要他留班,給他一個教訓」。

不過,王姑娘很快就發現該學生其實患有自閉症,他上課無心、不做功課是因為他最有興趣的數學科太簡單,但又不懂表達,加上家人縱容,便積累成行為問題。王姑娘認為,他需要新挑戰來刺激學習動力,留班不會「教訓」到他,反而會拖垮他。


王姑娘憶述指,曾建議校方支援小組及個別教師從執行技巧訓練和家教入手,改善該學生的自理能力,繼而發展所長,並說服家長讓學生申請香港資優教育學院的課程,重建他因行為不佳而失去的自信心。可惜當年校內支援小組不夠成熟,教師對自閉症也未夠了解、難以體諒學生,加上該學生父母太忙碌,結果所有初中的改善目標均落空。該學生高中時更衍生出情緒問題,為優先處理情緒困擾,本來可做的都無奈擱置。


9歲的康康也是仍然「有得救」的自閉症兼過度活躍症學童,可惜班房內教師的支援仍然不足。(陳嘉元攝)

該名學生的遭遇令王姑娘留下深刻印象,她認為自己若有時間,便可嘗試說服該學生家長抽時間見面、向教師多講解自閉症助其理解學生行為,或再規劃校內支援小組等,幫助學生之餘,更多提升整體支援質素。她強調並非斷言「有時間便一定幫到學生」,但「有時間才有可能性」。



有時間不一定幫到學生,但有時間才有可能性。

兼職教育心理學家王姑娘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7-09-06 10:35:48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轉兼職才有時間「做多點」

為了能有更多時間幫助有需要的學生,王姑娘決心轉做兼職。教育局規定,全職EP最少到校時間為每年140日,轉兼職後王姑娘的工時減半,即每年只需有70日到校。她服務的三間學校只有一間獲安排優化服務,王姑娘需每年到該校30日,其餘兩間各20日。

不過她認為服務仍未到位,故自行「偷時間」,每間學校都出勤30日,令她實際的出勤日數超出規定約兩成半,加上文書工作,她雖然是兼職,但每星期卻只有兩日「真假期」,與正常的全職無異,變相收取兼職薪金、全職工作。雖然兼職未有令王姑娘的工作變得輕鬆,但她的服務終可觸及至學校支援系統。不過,她強調EP想通過不同層面帶來改變,必先與校長、老師、家長及學生等建立互信,而這正是時間可以給予的空間。


康康的父母已在校內校外支援皆不足的情況下,四出為兒子尋服務,媽媽更辭去工作全職照顧。但EP未能充分了解兒子需要,並只要求康康服藥,媽媽表示「好失望」。(陳嘉元攝)

優化計劃淪數字演繹

優化服務計劃雖表明將到校EP對學校比例增加至1:4,但業界反映1:4只是數字上的演繹,現實中並沒有一位全職EP只需照顧四間學校,他們需同時照顧接受一般及優化服務的學校。資深教育心理學家兼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林瑞芳指,前線仍有EP需同時照顧六至七間學校,加上當中有301間有需要但未能接受「優化」的學校工作量會較多,令EP不但繼續需「倒貼假期」工作,而且服務仍停留於「補救性」層面,顯示EP服務質素,未有隨教局推出優化服務計劃而改善。她表示,知道「有心的EP為『偷時間』改善服務,寧轉兼職,但實際工時與全職無異,卻賺少一半人工。」


林瑞芳認為教育局應正視教育心理學家人手不足問題,但同意增加學額也不可操之過急,並謂每院校每年差加5個學額便足夠。(林若勤攝)

林瑞芳認為教育局應盡快將1:4的比例推廣至全港公營學校,讓EP名正言順多到學校,同時每周有真正休假的機會。否則,她擔心業內會愈來愈多人轉兼職,形成人手不足、服務質素參差的惡性循環。教育局回覆查詢指,「會盡可能為更多學校提供優化服務」,但需配合本地EP供應。

據局方數字,現時本地有138名教育心理學家(以全職計算),為全港845間公營中小學提供校本教育心理服務。而香港心理學會教育心理學部(學部)認可的、香港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課程,平均每年有20人畢業。根據林瑞芳的推算方法,若優化服務推廣至全港公營學校,將需要約210名EP,減去每年約2至3%的流失率及少量從事私營或其他工作的畢業生,EP的人力供應需要多五年時間才能追上需求。




倡增加教育心理學額

林瑞芳認為,學生接受教育的15年是人生重要基石,服務蜻蜓點水5年(即其三分之一的學業生涯),足以影響他們一生,日後更難補救。她續解釋,「不少學術文獻指,及早介入服務比遲介入成效高好多,遲介入或蜻蜓點水服務,與『無服務』沒兩樣。」加上,2017/18學年精神病患學生將納入支援範圍;現正試行的「醫教社同心協作先導計劃」將來未知會否落實,並硬性增加到校EP工作量;食衞局又正為EP設立認可註冊,所有EP需每年接受若干時數的進修培訓,她擔心來年前線的服務將因EP更分身不暇、愈趨參差,最終苦了學生。

林瑞芳稱,現時港大及理大教育心理學碩士課程每年均收到近100個入學申請,她認為教育局及教資會應就現況及未來規劃,考慮提供更多資助學額予兩間大學,加快培育人才,紓緩人手問題。但她認同增加人手的步伐過急會影響EP培訓質素,並表示港大及理大均希望每校增加五個學額,即分別由25個學額提升至30個,及由15個提升至20個,便是「取其平衡」的方案。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7-09-06 10:37:34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教局欠政策發展藍圖

不過,正於私人機構任職的教育心理學家兼「良心理政」成員黃宇昆Danny、及研究融合教育多年的學者冼權鋒,均認為教育局缺乏長遠發展藍圖,經常「突然有新資源才推新政策」,令業界難以規劃人手培訓,才是問題結癥。冼權鋒舉例指,教育心理服務覆蓋全港公營中小學、優化服務計劃、新增精神病患者為支援對象等政策上的改動,均是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後,局方才突然推出。



黃宇昆認為,若教育局欠缺融合教育發展藍圖,業界根本無法計算人手需要,遑論配合。(陳嘉元攝)

林鄭月娥曾於其參選政綱提出會檢討融合教育成效、增加SEN支援。她一上任便為全港公營主流中小學增加一名常額教席,用以聘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以紓緩人手不足。不過,學界仍然普遍認為此舉只能發揮「救火」作用,小學校長兼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表示,長遠仍希望能增加EP到校人數。

適逢由社會福利署、教育局及醫管局合作、為期兩年的「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到期,消息人士透露政府將全面落實推行,本學年EP工作時間將再次被分薄,最快要到下年港大約25個畢業生畢業,人手才能「沒那麼緊張」。林鄭即將發布的施政報告,未知會否為教育界及SEN生家長帶來新消息?


Danny亦指政策往往突如其來,令業界難以預算人手培訓,他認為局方須為今天的悶局負上責任,又擔心未來教局會再次突然推行幼稚園校本教育心理服務,再次於無規劃、無配合下加重業界人力負擔。局方回覆查詢時指,暫無計劃在幼稚園安排校本教育心理服務,但未有交代何時或什麼情況下才會計劃。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期望教育局可以俾多D唔同既支援给予SEN學生,同時學校老師,校長,全校參與既關愛支持都非常重要……SEN學生並非無得救,或者只有食藥敷衍了事……
新3 ,2013.9
G1335××
2020年11月10 S1見主任
2020年11月15 S2
2022完成一半跑程~期望下一城~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