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現在
目前的科學界承認對「憑經驗的」、「客觀的」及「合理的」仍無法準確地下定義,但卻仍相信它們是有意義的概念。
「經驗的」數據來自於一外在的自然世界,我們不能強迫大自然來符合心理學和社會學因素對我們所形成的觀念(伽利略的觀察,Michelson-Morley 的實驗,原子的結構,太陽的微中子等等), 所以,當有人說「所有科學是心理學和社會學影響下的產物」,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似乎是不合理的。
「客觀/主觀」是一種程度的問題;雖然沒有完全客觀的數據,但對所有的觀察家而言,某些數據是一樣的,而且幾乎是完全客觀的(如儀器的讀數,星球的位置等)。
「合理」是無法定義的,而且有時整個科學界是錯的。不過,要求具有正確性、一致性、廣大性、簡單性、促進性仍然是對的。
一個科學理論只是個正確預知的遊戲(操作主義) (operationalism)或是真實的(現實主義) (realism) 呢? 似乎有個「不同程度的真實性」存在。例如,我們很難否認行星、原子、元素、分子、遺傳因子、細菌的存在;而電磁場、能量作用雖不能眼見,似乎也非常真實;「夸克」( quark)未能直接觀察,但間接證據卻不斷地累積著;「多度空間」、「其他宇宙」等理論,都有人提出,卻無法觀測,這些理論的真實性,至今仍存疑。
許多人強調科學的不確定性,他們認為許多以往確認的「事實」,已被提出反證,所以他們推論:科學中沒有一件事是確實的,所有理論早晚都會被推翻。這些人的看法並不完全正確,科學理論可依其確定的程度來排列。較為簡易的理論,處理較小範圍的現象,這被稱為「模型」(如分子形狀、化學反應步驟、現有記錄及現有事物的歷史起源),如此的模型總需要不斷地改進及修正,而有時也必須完全丟棄,以較好的模型取代。然而較為重要的理論有著較寬廣的觀察證實範圍,而且在新的明顯特例產生時,不至於立刻被淘汰(如能量及動量守恆、遺傳定律等)。懷疑這些定律的人,卻希望別人能接受他們所提出譁眾取寵式的理論,他們自認他們的理論是毫無疑問的!
科學革命並未淘汰掉重要的理論,而是將這些重要理論放進嶄新的、更寬廣的理論中。愛因斯坦的理論同意牛頓關於速率遠小於光速的定律,太空船仍遵照著牛頓定律航行著。我們不敢說這些理論永遠沒有被推翻的一天,但目前仍無理由去懷疑它們,而足以推翻這些理論的理由在短期內出現的可能性很小。
本帖最後由 ricky6882005 於 2015-08-21 14:09:43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