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的有毒物質高氯酸鹽正在威脅中國的茶葉出口貿易,這個新的污染物如何進入茶葉的,目前還沒有科學結論。
歐盟正在醞釀一項針對來自中國茶葉的強制性標準,即規定茶葉中高氯酸鹽的含量應在合理限值之下。
寧波一家檢測服務公司的市場經理告訴《財經》記者,自2015年以來,浙江茶商送檢的樣本中高氯酸鹽的含量越來越多。
高氯酸鹽是一種持久性的有毒物質。由於人體的甲狀腺會吸收高氯酸鹽,並受其影響,減少對碘的吸收,進而擾亂新陳代謝,危害人的健康。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評估了長期和短期內暴露於高氯酸鹽的風險,結果表明,單次攝入食品和水中的高氯酸鹽對健康影響不大,但是長期攝入高氯酸鹽,對人體的危害應當引起關注,尤其是孕婦、胚胎、嬰兒最容易受到危害。
上述檢測服務公司市場經理稱,目前國內海關會對出口茶葉進行抽檢,被抽檢到的茶葉產品也會順帶檢測高氯酸鹽的含量,含量過高就直接退回了;但國內的茶葉暫時沒有檢測這一項目。
四川省貿促會的一份情況通報顯示,德國茶葉協會曾對多種茶葉樣本進行檢測,發現產自中國的所有茶葉樣本中都含有高氯酸鹽,而其他國家和地區所產茶葉中尚未發現。
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技師劉虹濤認為,高氯酸鹽的健康風險目前在評估階段,尚未有人群流行病學方面的足夠證據證明其與甲狀腺疾病或其他疾病相關,公眾不必對飲茶安全產生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