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溫州一批物業 20 年使用權限到期,國土局要求業主補地價,續期費高達幾十萬,而房產交易不過百餘萬,舉國嘩然驚覺:原來買樓等於短租。香港人也應該警覺,2047 說遠不遠,按揭動輒 30 年,假如下年買樓,供斷之時,亦是一國兩制改變之時,土地使用權能否續期?地價如何補法?金額多少?會否「大家都輸」?
除中環聖約翰座堂直屬英國皇室而獲永久地權外,香港所有土地及物業均是批租土地,批租年期有 3 種:75 年、99 年及 999 年;香港島及九龍半島新契批租年期劃一為 75 年,可交地稅續期;新界及新九龍則為 99 年;而一般批租土地的年限為 2047 年 6 月 30 日。而港島及九龍部分地區原屬舊契,租期為 999 年,主要位於中上環、半山、山頂、灣仔、北角,例如太古城地契至 2899 年到期。近年政府積極重建灣仔,有指是看中當地舊契樓宇多,經市區重建局回收後以一般租期重新批租,做法有利可圖。
特權之地:「太古城」獲 999 年地契租期,2899 年到期,避過 2047 大限。
2047 土地續權問題如何處理?在此列出三種可能:
一、按 1997 大平賣。1970 年代,香港前途未明,為釋除投資者疑慮,麥理浩與鄧小平磋商土地契約問題。鄧小平為拉攏香港人心,准許 1997 年 7 月 1 日至 2047 年 6 月 30 日內約滿的土地免補地價,僅須繳付應課差餉租值 3% 的年租。香港土地續期有地租、優惠地租、地稅等方法,而「免費續期、只交年租」是大原則。理論上,這是最平穩的過渡做法。不過,中國經濟逐步邁向自由市場,按此發展趨勢,2047 之前或已達致資本相對自由流動,香港作為資金進出口港,戰略作用大減,所謂「歷史責任」一旦告終,加上屆時一國兩制名亡實亡,大陸似乎再無必要優惠「香港市」居民。
二、補地價無情講。一種說法表示,大陸可能會藉香港土地續期大撈一筆。說法指,單是 2012 年九倉為海運大廈續契 21 年,政府便進帳 79 億元;香港有約 140 萬間私樓,補地價的收入相當可觀。當然,此舉將引起全港業主不滿,甚至導致政治不穩。為減少對社會的衝擊,施永青認為就算補地價亦不會補足。
三、用財技掠地租。另一種說法指,大陸可以成立「香港土地基金公司」,以未來地租收入來舉債和集資,等於預先收取地租,將地租變成股票生意,賺夠之後,再將資金轉出。
據估計,房地產業佔中國 GDP 四分一,可謂中國經濟命脈。
溫州續期事件造成全國轟動後,國土局即時退縮,辯稱補地價一說是「誤讀政策」,如何處理,需等「頂層設計」。有人認為,回應顯示了大陸以穩定為先的方針,因此毋須過分憂慮土地續期問題。現時大陸經濟放緩,不斷催谷樓市以支持發展,房地產業佔中國 GDP 四分一之下,當然不敢貿然出招推倒樓市;加上大陸中產階層平均投放於房產的財富比例高達八成,高出美國家庭比率(34.1%)一倍有多,政府更是求之不得。不過,雖說中華民族如此熱愛磚頭,生命與樓市同呼同吸,但當土地改革發生,千萬人被抄家失地,仍然又活了下來。看來最好不要低估中國人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