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預測,中國即使在最嚴格的污染控制下,2030年仍會有99萬人因 PM2.5 過早死亡。圖為2015年12月9日,北京街頭上人群戴著口罩上班。攝:Kevin Frayer/GETTY
8月18日,由美國健康影響研究所(Health Effects Institute,HEI)和北京清華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發布題為《燃煤和其他主要空氣污染源所致的中國疾病負擔》的報告(下稱《報告》),稱2013年中國空氣污染產生的細懸浮顆粒(PM2.5)共造成91.6萬人過早死亡。《報告》預測,即使在最嚴格的污染控制下,2030年仍會有99萬人因 PM2.5 過早死亡。
從國際經驗看,從前期大氣污染治理實踐來看,(空氣治理)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工程,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變。
北京市環保應急中心主任張大偉
HEI 受到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和全球汽車行業的資助,他們與清華大學合作的這項研究旨在確定造成中國出現過早死亡現象的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
《報告》指出,2013年中國的燃煤貢獻了40%的 PM2.5,這一因素造成的空氣污染導致36.6萬人過早死亡。研究結果顯示,除了燃煤是產生 PM2.5 的主因外,交通污染、生物質燃料露天燃燒等也是 PM2.5 的重要來源。《報告》稱,若採取更嚴格的控制措施,在2030年之前,或可避免27.5萬人因空氣污染過早死亡。
此外,研究還發現,除了空氣污染這一主要原因外,高血壓、吸煙、攝入鹽過多、攝入水果不足和家居空氣污染等也是造成中國疾病負擔的重要因素。
預測:2030年空氣污染致死人數
為估計2030年中國空氣污染可能造成的過早死亡人數,該研究團隊制定了由兩種能源政策和兩種排放控制策略排列組合的4種情境:BAU1,BAU2,PC1,PC2。
針對能源政策,其一為 BAU 情境(Business As Usual Scenario),代表繼續按照現行(截至2013年底)的立法和實施情況操作;其二為 PC 情境(Policy Scenario),代表需要實施其他更有效的節能減排策略。
就排放控制策略而言,策略1為完成「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環境保護規劃後,逐步放緩控制力度;策略2為在不計成本的最大減排下,技術上可行的措施均得到最大程度地實施。
經過分析,研究指出在2030年,即使在最優減排(PC2)情況下,因空氣污染死亡的最少人數仍會達到99萬人;而最差的情況(BAU1)則可達到130萬人。《報告》指出,儘管空氣污染在治理後會有所改善,但由於受人口老齡化影響,人們對與空氣污染有關的疾病更為敏感,因此到2030年中國疾病負擔仍會有所增加。
HEI 副主席則表示:「空氣污染帶來的健康負擔仍會是一個挑戰,但控制空氣污染能給未來帶來巨大的好處。」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6-08-24 09:45:43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