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貌都要畀錢學? 創辦人:小朋友唔明白咩叫禮儀
- 社企補習社「昭悅教室」創辦人程沛玉說過:「如果每個家庭都可以自理,最理想的世界並不需要補習社。」只是,近年雙職父母的家庭數目愈來愈多,香港家庭教育學院2015年以電話調查隨機訪問517名幼稚園及小學生的雙職家長,照顧孩子的人之中,有3成是家長的父母或傭人,亦有兩成半是託管中心或補習社。香港地「得閒忙唔得閒死」,要家長篤促子母做功課、溫書難過登天,因此補習社不可或缺。更甚者,孩子們的禮儀亦需要「外判」,從而衍生「禮儀學校」,讓禮儀老師教孩子禮貌和儀態。
- 禮貌都要畀錢學,這是2016年的香港奇怪生態。
被稱為「社交之王」的梁迦傑博士是儀容及餐桌禮儀會主席。所謂的社交之王,即是通曉多種禮儀和文化,比如日式、中式、西式餐桌禮儀,這些我們以為不用多學的涵養,原來竟然有不少人花費數千港元報讀。
梁迦傑說:「最簡單的是入屋叫人,入廟拜神。我記得第一次去以前女朋友的家,那時就記得不能進入別人的房間,食飯前叫人『食飯』,夾餸不可以飛河過象或鬥夾,只能夾自己眼前的食物,食飯不可以看電話,吃完離開時,要將椅托高才放回原位,不可以拖行。」
小朋友只想Casual
梁博士直言,禮儀課程在市場需求很大,不只上班族需要的商務禮儀,就連小朋友都會上禮儀班。記者好奇,小朋友不應該是自由自在,享受快樂童年嗎?他搖頭:「包括我自己,每個小朋友都好想causal(隨意),不明白為何要有禮儀,只會跟着做(上述例子),長大後就明白。」
這天老師(中)教來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afternoon tea(下午茶)。下午茶用餐時間介乎午餐和晚餐之間,傳統英式下午茶使用「三層架」:地下第一層放置各種口味的三文治(tea sandwich),第二層是英國的傳統點心鬆餅(scone),第三層則是小蛋糕和水果塔(cakes),有些酒店提供的英式下午茶三層架的照片擺放次序是不正確的。(梁雪怡攝)
同學先學芭蕾舞,再上禮儀班,同學仔年齡介乎6至11歲。禮儀要牢記很多細節,例如是去洗手間後,返回座位,要先撥撥裙子後方,避免裙子有接痕,才坐下。(梁雪怡攝)
又例如舉手請侍應過來,手是應該這樣擺的。9歲的Bell說:「我成日好粗魯,在家打筋斗,食飯又棟起隻腳,所以想上禮儀班。」說畢又笑哈哈地說:「媽媽叫我來㗎!」(梁雪怡攝)
近2000元的課程總共4堂,每次1.5小時。梁迦傑(左)補充,小孩子上禮儀課,亦希望透過小朋友教父母,所以會讓父母一起上課。他說:「讓家長知道我們怎樣讓小朋友溝通,怎樣嘉許小朋友,同時也讓家長釋放不知道怎樣教的心情。」(梁雪怡攝)
10歲的Shelin(左一)希望成為有禮貌的女孩:「我成日得罪人都唔知,例如食飯會用手肘整到人,所以想來上堂。」(梁雪怡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