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署於 2008 年提出降低前北角邨的住宅項目發展規模,又稱會保留 3 條通風廊以改善東區的屏風效應,其中電照街、琴行街及書局街通風廊寬度達 50 米,而擁有籃球場及小型五人足球場的電照街遊樂場更是附近居民的主要休憩場所。當年政府為通風棄高樓,現屆政府卻「反其道而行」,打算通過改建電照街遊樂場為 34 層高的居屋,新增 240 戶「黃金劏房」。
城規會今年 8 月 5 日宣布修訂《北角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並展開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於最新的北角分區計劃大綱草圖編號 S/H8/25 中,渣華道、電照街及馬寶道交界的電照街遊樂場由「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被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作住宅用途。該地段預計用來興建最高 110 米、約 34 層高的單幢居屋,最多可提供 240 個單位。
屏風樓擋海風 令污染物殘留
北角區議員鄭達鴻狠批政府辦事不顧後果,「早於發展北角邨時,我已指出電照街通風廊不可被取代,如果在該地興建 34 層居屋,會令污染物殘留在內街及減低其通風效果。」他憂慮現屆政府多次「盲搶地」,忽略市民的真正需要,「城規會的作用是令每一區的住宅用地及社區用地達成一定比率,平衡居民住屋及生活需要。但現屆政府將很多社區休憩地皮用作建屋,情況令人髮指。」
他建議政府在市區選地建屋前,優先考慮公屋或居屋重建,重新規劃舊社區以釋放更多空間。若用社區休憩用地來建屋,則必須設立補償措施,以免居民失去合理的生活空間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