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休閒天地 » 資訊站 » 其他 » 藝文空間殺入佛寺 變身Cafe書店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藝文空間殺入佛寺 變身Cafe書店

2017-01-20 00:15:00 HKT








二十年代清涼法苑初成立,旁邊原是菜田,後來政府收回部份農地後建成幼稚園,青瓦下的紅色拱門,中式建築配搭現代感的「清山塾」招牌。



庭園內放了本地雕塑藝術家岑愷怡的《彩虹系列II》藝術裝置,適合大人細路一齊坐。



咖啡店與書店佔地千呎。



自稱社區總動員的Wendy與文化主廚的阿起早定下清山塾的社區發展方向,接下來會舉辦不同活動。


香港的藝文空間大部份集中九龍如牛棚、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港島中上環眾多gallery和灣仔富德樓等,對於新界人來說,位置頗遙遠,參觀要長途跋涉。座落屯門清涼法苑內的清山塾,不要以為只是一間普通寺廟,廟內原來有個藝文空間,由兩名藝術文化人共同營運,目的是為新界西街坊建立後花園。


清山塾的出現,主理人胡敏儀(Wendy)說是緣份,她早知道清涼法苑是個出名吃齋菜的地方,而法苑旁邊的清山塾原址於七十年代是「佛教見修幼稚園」,九十年代由茶館接手,結業後一直荒廢多年。茶館添加的中式庭園建築,現在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是歷史的見證。後來Wendy經朋友得知法師們一直屬意公眾提供意見,活化這片荒廢之地,於是兩年前着手計劃清山塾文化空間,最令她驚喜的是清涼法苑並沒有規定清山塾要以佛教形式營運,令發展空間更大。清山塾總面積約六、七千呎,Wendy與另一主理人洪永起(阿起)共用營運,分為cafe、書店、展覽場地和佔地最大的庭園公共空間,除了擺放藝術品,亦希望附近居民可來玩和聚腳,是個自由藝文空間,藉此與社區建立關係。阿起負責cafe與書店的運作,畫廊則是由Wendy負責策劃展覽及活動。試業一個月,舉辦過電影放映會、工作坊、香港十八區巡迴詩會及關於屯門的講座,吸引不少屯門街坊前來,他們亦歡迎大家在後院飲咖啡甚至發呆,享受安靜的下午。

傳承學習精神 加強社區聯繫屯門舊稱為「青山」,而「塾」是古時私人設立的教學地方。佛教見修幼稚園保留下來的學習精神,正是透過清山塾創造新的學習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是老師,每個人都可以是學生。」阿起說道。Wendy則認為香港很多展覽都太短暫,所以清山塾每隔三個月才會有特定專題配合不同活動,頭一季開幕專題《這裏》,就是從清山塾出發,讓大家可慢慢了解,透過這裏思考自己的存在。曾當文化雜誌編輯的阿起,辭工後做藝術行政的工作,熱愛煮食,離開藝術行業後一直尋覓地方創業搞飲食;原任職銀行界的Wendy工作收入穩定,四年前報讀藝術課程後,才發現對藝術方面的興趣,決心轉行。她現在邊經營清山塾邊接freelance,收入不算穩定,卻在做喜歡的事,一路走來,大家都在學習的過程中探索。

與其打卡 不如享受獨處近期網民大插媒體過度宣傳香港好去處,亦有人反駁指香港人不愛護環境,好地方都被糟蹋,Wendy及阿起亦不希望大家純粹前來拍照打卡,而是學會尊重環境,尤其清山塾旁邊是法師作息的地方,參觀時不宜吵鬧。試業期間不時有街坊路過推門而進,有些住在附近屋苑的街坊更是從不知這個地方,覺得屯門區終於有個恬靜的地方閒逛,甚至有好心街坊說可幫忙翻土種菜,正是這些社區力量令清山塾繼續走下去。他們並沒有特別想將清山塾營造文青氣氛,相反,盡量保留原址的建築物外觀,讓街坊可以親眼看得見它的歷史。阿起說不一定要在這裏做甚麼,享受孤獨的時光也是樂事。清山塾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就是想大家親自前來觀察和發掘。

清山塾屯門屯富路清涼法苑內

記者:畢慧婷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佛渡有緣人。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U036 擴1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命裡有時終需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歡樂香江幸運星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