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課:肌力練習
跑馬拉松不是說跑就跑。最重要的是先把「肌力」練起來。馬拉松資歷很深的紀穎秀老師便提到,自己一開始跑步時並不知道她的肌力、肌耐力很弱,直接就上,導致膝蓋、腳踝受傷,得常到中醫國術館報到。開始練瑜伽後才意識到,自己連看似簡單的弓箭步,大腿都抖到不行,肌力很差,難怪容易受傷。![](http://d2p1ovod81kcns.cloudfront.net/808_3767e2f20d1e219ca9ab33065c953f318f85517967795eeef66c225f7883bdcb.jpg)
(圖片來源:123RF)
該如何把肌力練回來?鐵人三項教練黃柏青提到,跑步實際上是一連串單腳跳的連續動作,可以從深蹲、蹲跳動作開始訓練大腿肌力。另外,也可以從水中走路開始練起,尤其適合年長者,膝蓋負擔較少。
第二堂課:心肺練習
心肺不好,就跑不久,甚至容易頭暈、想吐。紀穎秀建議,不妨先從快走開始鍛鍊心肺,一方面喚醒腿部運用肌肉的方式,也可慢慢習慣呼吸的節奏。黃柏青則提到,騎腳踏車、飛輪等,在訓練心肺的同時,有助於增強腿部肌力;游泳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堂課:初期目標──跑半小時就好
黃柏青提醒,很多人一開始訓練就想一步登天,但他建議先從時間目標開始,「先讓自己能跑完 20 分鐘、半小時,再慢慢增加跑步的頻率,一週 3 天、5 天,最後才是訓練強度與速度。」
如果以一周為訓練週期,最好平日能安排一天「乳酸閾值跑(T pace)」的練習,約一小時內,讓自己跑到有點喘,但又不至於無法負荷的程度;週末最好能安排一次 90~120 分鐘的長距離慢跑,可訓練持久力與有氧能力。其他時間輕鬆跑就好;所謂輕鬆跑就是能邊跑邊講話、不會喘的速度。
第四堂課:休息很重要
休息跟規律訓練同等重要。對馬拉松新手跑者來說,一週最好能休息一到兩天。「身體是透過休息才能進步;練越多,就得休息得多,」黃柏青一再強調。
第五堂課:裝備及練跑場地也要講究
鞋子最好選擇避震功能佳的,而且絕對不能磨腳、腳趾不能頂到。黃柏青建議,鞋子最好挑選大半號,因為跑步時腳會越跑越脹,太合腳的鞋子並不好。
褲子最好穿緊身褲,較不會使跨下磨傷、破皮。不管男生、女生都建議穿合身內衣,保護胸部與乳頭。
練跑場地不建議在柏油路上練跑。跑步時邁出的每一步,踏到地面後都會產生地面反作用力,硬且不平整的柏油路對膝蓋、腳的衝擊大,容易受傷。學校操場的 PU 跑道,或公園的草地是較好的訓練場地。
出處:康健雜誌
作者:楊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