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對育兒並不友善
香港極低的生育率,官方或會將之歸究一籃子原因。不過,從民間的角度來說,香港對育兒極不友善才是主因。首先,香港的幼兒照顧服務嚴重不足(圖2)。歐盟的標準是成員國3歲以下幼兒入託率至少達33%,香港望塵莫及。「香港幼兒發展指標」的數據顯示本港3歲以下幼兒的「等同全日服務入託率」(full-time equivalent)只有13%,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值(35.2%),在32個已發展地區中排名29。年輕夫婦作生育決定之時,幼兒由誰人及如何照顧肯定是首要考慮。在香港,2歲以下的嬰兒園服務是「重災區」,全港只有約1000個服務名額,但適齡人口卻超過10萬人,即只有1%的幼兒可享用服務。獲得嬰兒園服務遠較獲大學取錄難,但考大學還可以重考,但託嬰服務不能等待,必須銜接父母的照顧假期。
然而,香港父母的照顧假期十分短暫。本港沒有法定的親職假,產假只有10周且不是全薪,而侍產假擾攘一番後亦只有3天。「香港幼兒發展指標」去年發表一份研究,比較香港與其他國家在照顧孩子相關的假期(簡稱「照顧假」),當中包括產假、侍產假及親職假。以全薪計算,香港父母只有8.5周,遠遠不及鄰近的日本(66.1周)及韓國(41.4周)。與OECD有數據的40個國家或地區比較,香港僅排在第37位。既難獲得穩定優質的幼兒照顧服務,而照顧假期又極為短促,又如何能讓年輕夫婦安心生兒育女?下一任特首能否承諾會大幅擴充嬰兒園名額、優化服務模式,並增加父母的有薪照顧假期,從而鼓勵生育?
幼兒照顧服務資助嚴重不足
幼兒照顧服務名額不足,資助之少更令人瞠目結舌。號稱「資助」的嬰兒園,政府只資助營運成本的7%至9%,九成以上的成本由家長支付,目前的月費中位數已達5532元。以現時3人家庭月入中位數約3萬元計算,入託費幾乎是家庭收入的兩成,一般家長又怎能負擔?隨着免費幼稚園教育推行、幼師薪酬調整,嬰兒園的月費亦有上調壓力。下一任特首如何改善資助模式及增加資助減輕家長的重擔?
幼兒學習主要建基於照顧者質素及生活經驗,因此國際趨勢均視0歲至5歲的幼兒教育及照顧為一體。香港免費幼稚園教育措施即將推行,預料有關的公共開支將增至67億元,但現時政府投放於3歲以下的幼兒照顧服務只有約1億元(註),差異巨大。究其原因,乃政府仍將0歲至5歲幼兒的需要硬生生切割為兩部分:3歲至5歲為「教育需要」,而3歲以下為「照顧需要」。由於政府只願意滿足幼兒的教育需要,而照顧需要由家庭自理,造成政府在幼兒開支的投入嚴重向3歲至5歲傾斜。這種不平衡的發展,不單與國際趨勢不符,亦無視幼兒教育及照顧不可分割的科學依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克文(James Heckman)指出投資於0歲至5歲幼兒為社會所帶來的人力資本回報率遠高於大中小學及在職培訓,因此其他已發展國家均已視幼兒為「公共資產」(public good),政府與家庭共同承擔培育責任,大增幼兒培育公共開支及急速發展0歲至5歲專業幼兒服務。這同時亦回應《兒童權利公約》第18條要求,確保適齡幼兒使用幼兒服務及設施的權利。
如何扭轉政府守舊思維?
香港政府一直將幼兒照顧視為家庭責任,只在家庭因某些原因暫時未能照顧時提供服務。在這種維思下,香港的幼兒照顧服務發展停滯不前,名額不足、費用高昂,無疑削弱年輕夫婦的生育意欲。下一任特首如何扭轉這種思維,推動育兒友善政策,令政府與家庭共同承擔培育幼兒的責任,為香港帶來更年輕及高質的人口結構?
註:包括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約670萬元、幼兒中心學費減免(3歲以下)約6600萬元、鄰里支援計劃約3300萬元、暫託幼兒服務約2800萬元及延長服務時間約3000萬元
作者是香港保護兒童會總幹事
◆給特首參選人的試卷——特首選舉政綱評析系列
◆問特首參選人:下任特首有何育兒友善政策以應對人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