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2017-02-23】樓價持續上升,市民上車艱難,多年來歸咎於上屆政府房策失當。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施政7年,忽視房屋問題,漠視住宅供應,堅持停建居屋,當日房策欠積極缺乏遠見,種下今日樓價高企的禍根。
曾蔭權2005年6月上任,土地供應方面沿用消極被動的勾地計劃,結果私人住宅落成量比起2001年至2004年期間2.6萬伙至3.4萬伙按年大幅減少。根據差估署資料,2005年至2012年私人住宅落成量由7,157伙至17,321伙,跌穿2萬伙水平。其中2006年至2007年更由16,579伙急跌37%至10,471伙。
王光亞開腔始復建
2008年的賣地結果,甚至僅得1幅住宅地皮勾出,為西貢白沙灣地皮,面積值約為2,000方呎的蚊型地皮。私樓供應減少,落成量插水式下跌,2006年施工量1.73萬伙,到2008年跌至8,000伙。臨近卸任,2011年起勾地才名存實亡,政府每季積極主動推出地皮,改為以招標形式出售地皮。
私樓供應萎縮,資助房供應同樣被忽視。曾蔭權堅持沿用董建華時代開始實行的停建及停售居屋政策,即使在任期間,民間要求復建居屋聲音不絕於耳,曾蔭權同樣漠視這項訴求。直至2011年,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及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先後訪港關注本港房屋問題,其中王光亞更開腔表示,房屋問題既是一個民生問題,一旦處理不當的話,也會引發成為一個政治問題。在中央施壓下,同年曾蔭權發表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終於屈服,宣佈復建居屋。
然而為時已晚,過去多年,供應遠水不能救近火成為多位學者及樓市專家掛在口邊的樓價上升元素之一,事實上香港樓價近年節節上升,反映整體樓價的差估署整體私樓售價指數,由他卸任時205.1點,至今升至306.8點,樓價升49.6%。
近年當局雖加快建居屋,但落成量仍未達標;圖為興建中的梅窩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