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支援缺乏 難自救
及後,浩浩雖獲安排入讀抄寫與功課量較少、學障生較多的班別,卻仍無針對性支援,成績仍舊「滿江紅」。學校似要放棄浩浩,母親卻不會放棄兒子,她上網搜尋資訊力圖自救,又到社區中心求助,卻發現相關資料匱乏,坊間雖有不少針對讀寫障礙、專注力的訓練,偏偏沒有針對「有限智能」的專門課程,就連社工都無法告知該如何協助浩浩。鍾坦言覺得「有限智能」者是「夾心階層、高不成低不就、冇人理」。
天生較人矮小的孩子,如何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看到其他人高度所見的風景?(資料圖片)
中小學:「有限智能」生有實在需要
有一直關注融合教育的中學副校長坦言,觀察到「有限智能」生並非單純的「成績稍遜」,卻是實實在在需要特別協助,例如學得慢,要個別分拆某些知識來教,更明言「IQ只有69但家庭支援較好的輕度智障學生,有可能比IQ有71屬有限智能的學生『醒目』」。但由於「有限智能」生不受制度保護、支援,他們往往容易被老師,以至整個社會忽略。他認為,教育局應正視這群學生,讓他們得到同等支援和重視。
張超雄:立法具逼切性
對此,教育局回覆指現時針對SEN生的學習支援津貼等,也支援有限智能學生。不過記者翻查教育局的《全面推行融合教育運作指南》,有限智能不屬任何一類SEN,甚至全文均沒「有限智能」字眼。
2016/17年度的財委會報告中,教育局列出於全港公營主流中小學就讀的SEN生數字,惟當中沒有包括「有限智能」學生人數統計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