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漢傑曾任職通宵更巴士司機17年,早已習慣回到家時,空無一人。(黃寶瑩攝)
許氏一家四口是典型基層雙職家庭,父親許漢傑任職巴士司機,有17年時間返通宵更,傍晚六時開工,清晨六時落更,回到家裡,經常空無一人。他苦笑:「一人生活,已經慣了,但偶爾還是會有空虛及孤單感。」
當年通宵更薪金多1千元
回望當年選擇晚晚夜不歸,原是因為通宵更多1千元薪金,總月入就可以達1.3萬元,勉強應付供樓及家庭日常開支;而太太為幫補家計,亦有出外打拼,兼任家務助理,高峰期一星期平均工作約30小時。
至2015年,許漢傑因年紀及身體狀況轉返正常更,惟工作多年,至今月薪只增至約2萬元,對比通宵薪金少5000元。
大學4年級的兒子阿輝表示,回望中學時期,對父親印象模糊,自言與他關係「有少少疏離」,相反跟媽媽關係很好,在旁的許漢傑笑言自己也會「呷醋」。(黃寶瑩攝)
晚飯經常三缺一 媽媽:生活就是如此
當通宵巴士司機時,每工作五天才可獲一日例假,因此並非在固定日子放假,沒有了正常的家庭日,許漢傑10多年來、經常缺席家庭晚飯。許太跟一對子女坦言,早習慣每晚飯桌旁有一空凳,但三人如常淡淡然閒話家常,未有特別渴求「齊人」之福,許太也看得通透:「生活就是如此,你只可以配合。」小兒子阿輝則直言:「見不到爸爸才是正常。」
阿輝形容,過去跟爸爸關係較為疏離,除了小學時跟著爸爸踏單車、去大埔海濱公園遊玩,升上中學後對爸爸的印象可算模糊,「親切感有,但不會特別主動溝通及講心事。是否不想(被)關心?又不是。他是否可有可無?又不是。」阿輝又笑言爸爸總是記錯小節,「他假日會煲蘋果雪梨湯,次次都說我愛喝,我次次都說不是。」
許漢傑也承認,一對子女讀中學時,跟他們關係普通,也錯過了二人中學畢業的成長畫面,最感慨工作令他失去晚飯時光,難以跟子女自然溝通,「平時一『埋身』,小朋友就會好易『起晒槓』,不會輕易談心。」相處時間短促,許漢傑明言一向單刀直入問學業問題,「如果再social先入正題,會好浪費時間。」
許漢傑大女兒已「出身」,兒子阿輝快畢業,他與太太感到安慰,慶幸一家生活平淡是福。(龔慧攝)
雙職夫妻協調 母任家庭橋樑
想窺探一對仔女的心肝,全靠任職家務助理的許太,擔當丈夫的「天文台」;但礙於夜出早歸的上班時間,兩夫婦一星期只有2至3次見面機會。許太坦言非能每事講,有時唯有「欺上暪下」,重大事件如子女學業情況、成長關口難題如公開試放榜等,就必會告知,一家人一起共同面對。
至於子女芝麻綠豆的小煩惱,就交由許太見招拆招,許太笑言一直以家庭為第一位,家務助理工作屬次要,定下目標,必會傍晚6點半回到區內,買菜煮飯,與子女吃晚飯。集兩個要職於一身,可謂年中無休,但許太一貫鬆容,「慣了,不辛苦,睡醒就不會累。」問她,先生如果可以少工作幾個小時,是否更好?「我當然知道做8個鐘好啦,但8個鐘賺的錢少好多,你不夠錢用,那就只可以工作。」
生活逼人,但許氏一家總算無風無浪;眼見去年至今多宗學童自殺事件,許漢傑坦言,幸多年來有太太為他分擔家事,子女也懂事,「一對子女無大事發生,好慶幸,好開心。」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7-05-01 11:10:06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