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家電龍頭海爾指,印度的營運成本較中國還要高。﹙路透社﹚
金磚四國(BIRC)是指巴西、印度、俄羅斯及中國,近年巴西、俄羅斯先後陷入經濟問題,中國增長放緩部份外資撤出,但印度政府打着「印度製造」旗號吸引外資,依然是投資熱點。企業紛紛去印度開廠,但真的前景無限嗎?
海爾電器早於2006年,就進駐這個13億人口國家,公司的經驗可以借鑑。
印度是全球家電消費增長最快的地方之一,2006年海爾就建成了16萬平方米的工業園區。新的廠房將於今年年底投產,屆時產能可以上升兩倍。
營運成本高 效率較中國低
雖然印度的人工比中國低,但海爾集團南亞印度產品總監黃德成對《第一財經》表示:「印度工廠的營運成本比中國高,由於中國工廠的效率高,因此盈利率還是中國較高。」
進入印度市場9年之後,海爾印度公司才開始虧轉盈,目前在印度雪櫃市佔率排第三位。
小家庭將成趨勢 有戰略意義
印度生產的盈利低於中國,但本身有足夠的吸引力。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家電分會副秘書長周南,對《第一財經》分析,印度出生率高,一般都是5、6人的家庭,有分支成小家庭的趨勢。加上有地理上戰略意義,產品可以輻射到整個南亞市場,又可以自主品牌發展,所以潛力巨大。
進軍外地除了要認識當地政治、宗教及文化之外,還要留意匯率波動及關稅。去年埃及的匯率就大跌一半,令不少進軍當地的中國企業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