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公屋做人生贏家?在香港上樓變奢望的今日,都希望能入住租金低廉的資助房屋。不過,台灣台北的第一個完工的「興隆公宅」(類似香港的公屋),提供給年輕家庭承租。幸運抽中一房一廳的韓姓夫婦,接受台《蘋果》專訪爆料稱,抽中時有如中彩票般開心,但入住一年半處處受限,環境吵雜髒亂、有住戶吸毒及物業管理公司不當管理等,讓他常受氣。韓男直言:「每月省下2、3千元新台幣(下同‧500至770港元)卻犧牲很多權益」,等3年租約期滿準備「打包走人」。
興隆及大龍峒公宅首度入住期限為3年,可優先續租3年,弱勢戶最高可延長至12年。租戶對象為「無殼蝸牛」,家庭年收入不得高於150萬元(約39萬港元)。台北市都發局指,將公宅委託由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需遵守住戶相關規定,違規採記點制,滿30點就強制遷出。今年底,健康公宅及興隆二期公宅會陸續完工,明年將可招租。
韓男示屋內包家具及裝修,附設梳化、廚房設備、熱水器,房間有鐵架及一個櫥櫃,他指最令人驚恐的是客廳那套梳化索價1.4萬元(約3,600港元),住戶不得拒絕,退租時萬一破損要原價賠償,令到住戶寧用膠布套在梳化上也不敢坐。另防火建材隔音差,晚間常聽到吵鬧聲,還有少數住戶吸毒,但物業公司不管,他反映情況卻被物業公司列入黑名單。他強調,物管公司人員態度頤指氣使,他真的沒有虧欠政府甚麼,每月房租10,300元(約2,600港元),雖然省錢卻受一堆氣。
關注公宅議題的北市議員簡舒培也指,政府提供公宅原意良善,但管理應更考慮住戶需要,要有完整配套,她得知有一低收入戶婦人原住公宅內,因丈夫及小孩相繼離世,補助金變少,無法負擔房租,其他房型又已額滿,騎虎難下只能靠親友接濟幫忙交租,建議政府應更彈性處理。
台灣《蘋果日報》
韓先生入住號稱優質的興隆公宅,客廳強逼配這套梳化,很怕破損不敢坐。
韓氏夫婦入住號稱優質的興隆公宅,卻發現隔音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