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病床上,面色蒼白的張先生後悔不已,他萬萬沒想到,因為自己沒管住自己的「嘴」,才導致自己痛苦不堪,手腳長滿雞蛋大「石頭」,還失去了一隻腳...
張先生今年49歲,紹興人,平時喜歡喝酒、吃海鮮,前幾年得知自己痛風後,也沒有重視,照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如果不是這次右腳潰爛了,也不會到醫院就醫,吃點止痛藥就忍過去了。
上月18日,張先生來到了杭州市蕭山中醫院。只見他手上和腳上均長滿痛風石,這些痛風石最小的如黃豆般大小,最大的已經和雞蛋差不多大,而且右腳腫脹,足背已經破潰流膿,豆腐渣樣的痛風石散發着陣陣惡臭。沉積在四肢關節的痛風石,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張先生的關節活動和功能。
「張先生入院時檢測到的血尿素氮為50.0mmol/L,肌酐為 557μmol/L,均超出了正常值的5倍多,而他的血鉀已高達7.21mmol/L,同時他還患有嚴重的貧血、感染、酸中毒。」張先生的主管醫生——腎內科主治醫師王志紅表示,張先生被診斷為「痛風性腎病CKD-V期」,痛風已經嚴重損害到了腎,必須馬上入院進行正規治療。
王志紅解釋,痛風是一種由於嘌呤生物合成代謝增加,尿酸產生過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滑膜、滑囊、軟骨及其他組織中引起的反復發作性炎性疾病。
中國痛風診療指南指出,痛風可並發腎病變,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醫院腎內科主任邊鐵群提到,約25%的原發性痛風患者合並腎結石,在痛風早期可有間歇性少量蛋白尿。隨著疾病的進展可出現腎髒損害,進而發展為尿毒症。
「痛風性腎病是痛風最嚴重的並發症之一,近年來發病率有所增加,並且有年輕化趨勢。」邊鐵群說,「很多人認為,痛風僅僅是關節疼痛,引起關節畸形變化,其實最深受其害的是腎。」
他表示,現在人們的物質條件越來越好,豐富的飲食使痛風開始高發。「高尿酸」已經成為即「三高」(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之外的「第四高」。近年來,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和不良飲食習慣的流行,不僅加重了人體腎的負擔,加上痛風患者濫用止痛藥及不規範的治療,對腎髒的危害越來越大。
他提醒痛風患者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結構,勞逸結合,避免過勞、精神緊張、感染,一般不主張痛風病人參加跑步等較強的體育鍛煉或進行長途步行,身體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千萬別盲目自行用止痛藥。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