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將詳細交待房屋政策,全城聚焦港人首置上車盤。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鎖定家庭收入由52,000至72,000元,而發展商紛紛表態贊成公私營合作,激活農地變住宅。巿傳大埔洞梓有機會成為首個首置上車盤選址,惟測量界坦言上車盤非一日可以建成,興建至落成最少須等候五年,意味巿場上的上車盤不會「突然」增多,近期新盤巿場乍現高價開售潮。
上週特首預告10月公布的《施政報告》將公布港人首置上車盤詳情,政策將協助年輕家庭置業,專為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而設,曾購買居屋或現時擁有物業者均不合資格。
林鄭月娥表示,私營市場樓價飆升,年輕家庭收入不錯也無法即時置業,政策冀幫助這些年輕家庭,並相信購買上車盤的家庭,將來能夠憑個人努力進入私營市場。
家庭收入上限高於居屋 港人首置上車盤引發社會熱論,有政府智囊團率先表態。 新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成員、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劉振江認為該計劃是為了協助中產家庭,申請家庭的收入上限可高於現時居屋,並宜設收入下限與居屋區分客源。 「例如限於家庭收入介乎52,000至72,000元;售價可介乎於居屋與私樓之間。」劉振江說。 林鄭月娥表示,有關「上車盤」盡量不會動用公營房屋土地興建,應該要找「新的土地」來源。她指在政綱提出私人發展商持有土地(農地),亦是土地來源之一。 劉振江指出,若能利用發展商手上的土地,尤其可能是農地,可釋放大量土地來源,市民大眾接受到這個土地來源,有公私營合作,有私樓及有資助房屋,就可形成一個新的供應。 他建議首個首置上車盤計劃,可考慮一半為私樓;一半為上車盤。 近期發展商紛紛表態支持公私營合作,會德豐地產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政府若容許公私營模式合作發展首置上車盤,將有助增加住宅供應,同時釋放空置農地。 早前旗下大埔洞梓項目向城規會申請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作公私營房屋發展,有關申請中已預留1,005伙交還予政府,該批單位除可作公屋、居屋或首置上車盤之用。若然成事,上述項目有機會成為首個首置上車盤。 翻查資料,本港四大發展商坐擁逾10,579萬平方呎農地儲備。 其中恒基地產在新界擁有約4,490萬平方呎農地,屬本港農地最多的財團(見下表)。
本帖最後由 yon_wong 於 2017-09-16 13:00:35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