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
http://video.appledaily.com.hk/m...12_news_08_240p.mp4
特首林鄭月娥昨公佈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是重中之重,她又強調今屆政府房策以置業主導。多名主要官員今日起分批舉行記者會,闡述施政報告中其政策範疇的相關措施。「打頭陣」的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發展局局長黃偉綸。
陳帆表示,新政府明白市民對房屋問題的關注,現時房屋問題是多年供求失衡所致,造成市場扭曲。施政報告已推出多項措施增加土地及房屋供應,包括將綠置居計劃恒常化,在公屋項目中抽出4,800個單位出售,陳帆透露截至10月初,857個首期綠置居單位中,已有700戶已經交還公屋單位,單位經翻新後可作流轉,強調不會減少公屋供應,「只係增長唔會好快」,強調不會對整體輪候冊有大影響。對於為何不無等房委會完成檢討才推出,他指計劃仍屬建議,要待房委會完成檢討才能進行。被問到騰出的單位位於哪些地區,房署署長應耀康指暫未知騰出的單位分佈和面積,但指如公屋居民來自舊屋邨,不少均位處市區或擴展市區。
至於首置上車盤,陳帆表示,政府會透過地契條款,要求發展商作混合發展,將首置單位售予政府定明資格的香港居民,包括須居港滿7年及從未置業,二人或以上家庭月入上限為6.8萬元,售價則希望聽市民的聲音,與民共議,參考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所以日後轉售條款會比居屋更嚴緊。對於有地產商指首置會推高樓價,因為買私樓人少了,陳帆稱首置是幫助一些有一定收入的中產上車,他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會否推高樓價。至於會否撤辣招,他指暫時看不到樓市有放緩跡象。
就政府提出協助民間將工廈改裝成過渡性住房,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政府未有具體方案,若有工廈業主有意提出有關方案,政府可提供協助,但在建築物條例上需有所考慮。
施政報告提出每年花20億,推出交通費補貼,每天多次跨境的水貨客,隨時成為最大得益者。陳帆稱領取補貼方法簡單,市民只需每月指定時間,到指定八達通拍卡機拍機,就可透過八達通領取上月的補貼款項。政府會爭取未來三個月向立法會爭取撥款,之後一年內推出計劃。至於有否擔心交津會被人濫用,例如水貨客,陳帆稱現時本港使用的八達通有1,000萬張,但每月花在公共交通2,000元或以上,數量很少只有以千張計,很難判斷有否被濫用,但強調若發現措施推出後部份市民有「超乎想像的用途」會再作調節。他又指,相信市民有智慧判斷,不會因2毫半的優惠,去付出多3倍即7毫半的成本。
至於可否將一日多次乘搭跨境段交通的水貨客,剔出受惠之列。運房局常秘黎以德補充,計劃並非要明益個別群組,若要識別出個別群組不受惠,亦變相令計劃非簡單,亦有可能要有審查,會涉及額外行政費。他又指,由於紅色小巴及邨巴價格不受政府管制,因而不在受惠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