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
http://video.nextplus.nextmedia...._cover1_freda_m.mp4
上周三林鄭推出首份施政報告,翻炒了上任梁振英的「白居二」、「綠置居」,再增添了「首置上車盤」,威力在於三隻字:恆常化。
本刊接觸了知情人士,林鄭首推觀塘安達臣道一千伙,其實只是一個先導計劃,以免被指勾結。在市民受落後,便會採取官商「合作」方案。事實上,近年來中資在市區盲搶地,地產商早已想發展囤積已久的農地。「首置盤」既有政府起基建、擴地積比,釋放土地價值,而林鄭又可攞威,正是一個「姣婆遇著脂粉客」的格局。
不過平價上車盤大推的結果,正是推冧細價樓樓價。近年有父幹的年輕人可以買樓上「車」,人人稱羨,但不是每架車都岩上,上錯劏房盤的業主,隨時變成負資產。
林鄭出新招,再打民情牌,指自己過去都上唔到樓,軟硬兼拖推樓市政策。打工已經十年的羅先生與太太,現以萬一蚊租住粉嶺四百呎私樓,對於林鄭的施政報告,抱一絲期望,「睇到少少希望,不過首置依家話做,由拍板、起樓、賣樓,都要幾年時間,到時香港都唔知係咩世界!我都三十幾歲,好尷尬,到底等唔等你呢?」他住慣私樓,亦是以買私樓為目標。
另一位辛小姐,七年前打算收一百七十萬買入沙田第一城兩房單位,但被家人勸退,單位現已升至四百五十萬,脫離了她的負擔能力。等了又等,她對首置盤有一定期待,「我同好多朋友都打工十年,人工合資格申請,都好想知政府的首置計劃最快何時推出?價格多少?是否會在自己負擔範圍內?還有日後轉售條件怎樣,如果我日後結婚生子要換樓,或會日後將單位轉手,換個較大面積單位。如價錢、條件不錯,我會試入紙申請。」辛小姐諗得很長遠。
林鄭上周推出首份施政報告,雖然白居二、綠置居,只是梁振英年代的產物,但在地產界打滾幾十年的紀惠集團CEO湯文亮認為,「恆常化」這三個字對細價樓有巨大衝擊,更會推冧細價樓,「依家居屋要你補地價先賣得,以往市場上得幾千個白表,因為你未補地價,第日想賣出去,要搵有白表先易賣得出。恆常化之後市場愈來愈多白表,每年有一萬幾千,你第日想賣,搵返個白表買家好容易,以後居樓無人補地價賣架啦。」
居屋免補地價,兩房的居屋上車盤,便只需三百多萬市場已大把選擇,湯文亮再解釋其理論:「原本你買個居屋單位要六百萬,其中二百萬係補地價,依家唔駛補地價,四百萬就買到個六百呎單位。如果四百萬買新樓,你話會買到幾大?你話大唔大鑊?今年買咗細價樓嘅都好大鑊!一年推幾千個出嚟,即刻食哂你啲細價樓購買力。(劏房盤會因此受壓?)係呀,依個好大鑊 (會不會有一批負資產出來呢?) 你說得無錯,你睇吓啲地產商嚟緊會點開價。」
中原地產主席施永青同樣認為,未來劏房盤無運行,政策出爐後將會率先受壓,「如果針對的是居屋以上的人,長遠就會對私人樓價有影響,因為依啲人應該在私人市場買樓,你話俾佢知遲一點政府會照顧你,他便暫時不買樓。(早一兩年,地產商推很多劏房盤,那些樓盤會不會最受影響?)係呀,所以我一早就話那些納米樓唔值得投資,因為香港已經建了很多細單位,如果政府有足夠的上車盤讓香港人購買,這些就變成劣質上車盤,不過你自己投資錯誤沒有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