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mcp/encode/2017/11/14/3483387/20171116_sub544newnew_w.mp4「家有嚴父,打鬧是常事,為了減少衝突,從小每晚十一點前就倒頭大睡,避開輪班夜歸的爸爸,有功課趕都係咁話。我大概是2012年來到『家舍』,當時十八歲,因為給爸爸打到入院縫針,社工知道了就幫我轉介到這裏。」 Leo今年廿四歲,和他聊過幾次,性格樂觀開朗,「煮到埋來就食」。誰想到,十八歲起,他就過着有家歸不得的生活。
據記錄,全港因家庭問題而需要住宿協助的年輕人約有七千個,但以「播道兒童之家」的「家舍」為例,宿位只得十八個,可謂嚴重供不應求。為了騰空宿位給有需要的年輕人,二十歲他們就得搬出去。「播道兒童之家」的「第二人生助跑計劃」推出一年,在社區裏尋找有心業主,以平價租金把房子租給他們,讓他們有個落腳地,好好整理及思考人生。家陣有樓邊個唔想賺盡?顧問院牧張仲明牧師倒有信心,「有些業主不用社會價值看事情,寧願找到好租客,同時又感覺像貢獻了社會,其實都很願意的。」有些業主因為自幼家境、父母關係不好,彷彿看到自己,「但那時的香港,只要肯做就可以了。業主看到現在的年輕人這樣,他能夠回饋社會,也是一份感觸。」
住過圍村套房 早出晚歸日日食叮飯
Leo十八歲可以租房搬出來住,是多少年輕人的美夢,但問題係無父母支援,單是仲介同業主見你「毛都未長齊」,不信任,同樣困難重重。2015年他用四千蚊,租到去距離西鐵市中心十五分鐘車程的圍村套房。白天在I.T公司工作,一周三天下班後修讀工程系課程,晚上十點多尾班車,網絡不穩,幾貴的plan,手機收不到,甚至電話訊號都冇。為了追車回家,那年他清心寡慾,「出街最多十時前要走,最多只能食個飯。朋友們說唱歌或怎麼都沒這麼早的;與朋友打wargame更不可能了,索性回家。唯一樂趣就係開電視,睇《Walking Dead》。但都唔算樂趣了,放學回家都十點多十一點了,整理一下就睡,第二天又上班。」常缺席朋友聚會,好友圈由十幾人,縮剩一、兩人,當時他心諗生活最霉的時候是日日買「波仔飯」,或去便利店買撈麵,不因省錢,因為沒得揀,「我晚上十點多回到西鐵站,許多餐廳都關門了。剛搬去元朗都有點憧憬,一段時間後因為太累了,甚麼都不想弄太多。簡單食咗就算啦。」難要求所以無要求,漸漸《Walking Dead》真變成他最有感覺的連續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