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
主頁 » 本港基建與民生 » 土地&住屋 » 薪金升幅跑輸租金 重推租管是出路?
頁尾 帖尾 顯示所有留言 搜索某用戶之留言 回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搜索本分區 搜索

薪金升幅跑輸租金 重推租管是出路?
  • 據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昨日發表的報告,香港再度蟬聯亞洲外派僱員租屋開支最貴的地區,一間三房、中檔次的寓所,平均月租竟達8萬元。
  • 其實,香港市民近年一直飽受樓市「癲價」所累,無論樓價或租金,都是「高處未算高」。
  • 在這個大環境之下,政府實應重新考慮重新引入租務管制政策,事實上近年有關訴求不斷提出,各界都希望升斗小市民不用付上整份薪金,應付「升不停」的租金重擔。

據國際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再度蟬聯亞洲外派僱員租金開支最高的地區。(盧翊銘攝)




工資10年升近4成   私樓租金升近倍

翻查差餉物業估價署及政府統計處的數字,過去10年打工仔的薪金雖錄得近4成的升幅,惟私人住宅的租金近翻近一倍;人工的增幅,明顯遠遠追不上租金的加幅,倘計算樓價的升幅更加驚人,小市民要「有瓦遮頭」成為遙不可及的「奢望」。

過去不少團體都提出,政府應重新引入租務管制措施,其實該措施可分為租金管制及租住權保障,但兩者分別於1998年及2004年取消。租金管制措施大致是限制租金的增幅,而租住權保障措施則,是可確保租戶不會容易面臨迫遷。


租金升不停,市民只能叫苦連天。(盧翊銘攝)

麥美娟:單靠社會房屋不足夠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麥美娟指出,租金基本上已與樓市脫勾,尤其劏房等的租金水平更為顯著:「無論個樓市升定跌,劏房租金都係一直升,完全脫離基層負擔能力。」她認為,租管措施可保障毫無叫價能力的租戶,更提倡設立租金津貼,資助正在輪候公屋的人士。

麥美娟亦稱,現屆政府除了推出「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已再無其他措施解決房屋問題,情況極不理想:「社會房屋其實係扶貧措施,唔係房屋政策。」她亦建議,政府應加快興建居屋,調整綠白表比例,讓有需要人士可上車。


過去10年私人住宅的租金不斷攀升。(盧翊銘攝)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柯創盛促增加土地供應建屋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柯創盛則說,現時樓市已經「黐咗線」,歸根究底與供應不足有關。他說,房屋問題是最急切要解決的事:「我哋可以食少啲、搭少啲車,但係無得唔住,住天橋底一陣又畀政府趕走,點搞?」他又說,政府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肩負未來土地供應藍圖,但遠水不能救近火,「希望到時唔好吹完一輪就無咗一件事。」柯創盛認為,要針對房屋問題必須由麵粉入手,「起多啲公屋、居屋,等大家有地方住先唔會搞到大家咁慘。」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愈做愈窮
大媽吾好隨地屙屎。屙完屎要抆屎。 香港太多人。大陸佬  大媽吾好黎喇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民間團體「107動力」與香港建造及基建創新研究中心舉辦「葵涌貨櫃碼頭建新市鎮」的分享會,率先提出在貨櫃碼頭上蓋建屋的前工程師學會會長周明權,在分享會上指出,香港過去慣常「一地兩用」,自70年代起已在地鐵、巴士站上蓋建屋,故相關建議絕非不可行。

港大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麥齊光亦同意,上蓋建屋的發展模式已沿用多年,並以沙田火炭的港鐵車廠上蓋為例,發展商在上蓋興建大型屋苑「駿景園」,認為相關的建築技術已十分成熟。


麥齊光又指此建議並非唯一的覓地方案,「但如果社會急需用地,可以多管齊下,這方案不是很容易,但亦非做不到。」

佔地約283公頃的葵涌貨櫃碼頭,團體預料發展規模相等於16個美孚新邨以及9個太古城,可容納數十萬的人口,可發展面積約200公頃。由於規模宏大,不包括前期改劃的時間,料發展年期最少要10年或以上。


非不可行 造價與一般工程類近

土地小組於去年曾就碼頭上建屋的建議展開討論,認為方案需時較長、造價高昂,周明權並不認同有關說法,「就算時間再長,也不會比填海需時更長,後者要成填海後才建屋及搬遷住戶。」但承認實行此項建議並不容易,需要政府及各部門一同解決。

港大土木工程系客座教授伍漢強表示,技術上並非不可行,他建議可在碼頭約50至60米高的樓底上興建一塊大平台,並以架空貨軌取代現有的龍門架,不會對現有運作造成影響。

他續指一般的發展項目均會興建平台、地基,故估計工程造價與一般的地盤相約。



港大土木工程系客座教授伍漢強認為碼頭上蓋建屋非不可行。(黃靜薇攝)

沿海吊臂操作不作更改

對於坊間有憂慮指碼頭24小時運作,將對居民造成滋擾。伍就稱最外圍的沿海碼頭會維持現有運作,只有堆貨區的上蓋才會建屋,相信平台建成後,可隔絕下層噪音。

團體將於稍後舉行的公眾諮詢,向政府提交上述建議的資料,表達意見。

本帖最後由 folee0001 於 2018-01-17 18:32:47 編輯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今時今日的房屋問題,是由多個原因而成,是多個原因!

政府可否對問題有一個全面深入的檢討?
「 聯合國早已確認住屋是基本人權,理應得到保障 」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香港有的是地 官員缺的是眼界與決心
  • 前天(17/1),民間團體「107動力」與香港建造及基建創新研究中心舉辦「葵涌貨櫃碼頭建新市鎮」分享會,前工程師學會會長周明權和港大土木工程系名譽教授麥齊光均認為可在葵涌貨櫃碼頭上建屋,發展規模堪比九個太古城。此番建議的技術細節,以至項目落成後對葵涌區的負擔若何,均值得政府探討;但這種民間建議最值得大眾和官員細味的,在於其敢於打破既有框架。

「香港地少人多」之說只是一種迷思,香港缺的並不是土地,而是發展土地的決心。(資料圖片)

《香港01》多番強調,「香港地少人多」之說只是一種迷思,香港缺的並不是土地,而是發展土地的決心。舉例來說,香港航運業經已江河日下,與其爭逐貨櫃吞吐量,不如與其他城市分工,從實體活動改為主力發展航運專業服務,例如船舶融資、航運保險、海事法律及仲裁等,進而釋放葵涌貨櫃碼頭的土地潛力。在碼頭上蓋建屋,技術上是否可行,葵涌區的城市配套又是否負擔得了人口急增,這些都是政府要研究的細節,但官員更要展現的,則是勇於改變現狀的魄力。

麥齊光在分享會中也提到,上蓋建屋的發展模式已經沿用多年,沙田火炭港鐵車廠上蓋的駿景園,即為一例。這番話不禁令人想到,港鐵站上蓋非常適合用來建屋,但政府何以不用來興建資助房屋?黃大仙、石硤尾、太古,這些相對擁有較長歷史的鐵路站,均有資助房屋建於其毗連地段,港人都非常熟悉;但在近年,政府習慣將港鐵站上蓋及毗連地段批予私人發展商,只有天水圍站旁的屏欣苑例外。不少人以為這些地段都是私人發展商的囊中物,但其實政府絕對有法理依據,在港鐵站上蓋興建公屋,而非一邊將地賣予發展商、讓他們興建大部分港人均負擔不來的貴價樓,同時高喊覓地困難。問題是,政府官員有沒有決心與勇氣,改變不合理的成規慣例?



本土研究社調查發現全港丁屋約23%,即約4幢丁屋就有1幢屬疑似套丁。(黃靜薇攝)

又如鄉村式發展用地,亦即民間俗稱的丁屋地,也佔據着香港的土地資源。丁屋政策本來只是權宜之計,其本意是為了改善新界人的居住環境,但隨着時代變遷,新界已經今非昔比,丁屋亦淪為大地主與發展商的謀利工具,何以政府還不檢討政策,取消丁權?早前民間智庫「本土研究社」發表《新界套丁研究報告2017》,細列新界的懷疑套丁個案,指出地政處在審批地主分割地段申請、批出丁屋牌照、發出滿意紙、撤銷轉讓限制這四個階段,均有機會對可疑個案加強檢查、遏止套丁,但在現實之中,地政處對這些行政步驟只是行禮如儀,致令懷疑套丁個案遍及新界。尤有甚者,某些明顯違反丁屋政策規例的房屋(例如打通兩間丁屋的共用牆,使2,100尺的丁屋變為4,200尺,提升價值),居然可以毫無避諱地賣廣告,政府則仿似視而不見,這一切都看在市民眼裏,如何能不氣憤?政府是否真有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林鄭月娥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已經成立了四個多月,召開了七次會議,他們最終能否交出有用的建議,我們拭目以待。我們要在此不厭其煩地提出的是,在位者必須打破成規,推行以港人需要為依歸的政策,而非一味鑽空子,試圖尋找既不傷害既得利益者、同時能虛應市民大眾的低效發展方法。

u-01594-8  
揀樓次序: P058613
分享 分享 讚好人數:0查看名單

頁首 帖首 在本分區發新帖 曾訪分區
重要提示:為免用戶蒙受損失及為公平起見, 一律嚴禁透露商戶或裝修師傅資料, 違者會被警告, 嚴重者將被禁言甚至禁訪本討論區, 敬請合作。 (詳情) (用戶守則)
抱歉! 你無權回帖。
如果你已建立帳戶但未登入, 請按此登入
你未建立帳戶? 請按此建立帳戶。(完全免費)
建立帳戶後請按此重載本頁

公屋申請速報系統 X
分區表  登記 登錄 頁首 回帖 搜索 頁尾 在本分區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