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住模式大行其道,原意為解決房屋問題,同時促進鄰舍關係,政府、社企以至私人機構均推出共住房屋。惟有人打着「共住」的旗號,實情是出租「太空艙」床位,更設日租涉經營無牌賓館;亦有人將工廈單位改裝成共享工作室,疑違契提供床位過夜。關注團體批評「共住」概念走樣,政府帶頭推動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又供不應求,致不少人被迫租住非法住所。「放租嘅係呢間房,(每人)3500蚊一個月,兩個人(共住)就4000。」位於火炭一棟工廈的共享工作室,近日在網上放租,業主表明工作忙可過夜,包床位及熱水爐。有關單位約1000平方呎,內設1廳4房。房內放置碌架床及布衣櫃,客廳則放有兩張工作枱,亦設梳化、茶几、小型開放式廚房等。業主稱工作室開業1個月,已租出3房。
位於葵青區的共享工作空間,列明日租400元、6天租金2000港元、月租5000港元。除提供24小時工作空間及休息室,亦提供淋浴、自助洗衣、免費WiFi等設施。經紀指休息間屬共用房間,分成上、中、下床鋪,供6人居住,3個月租金連按金、服務費共1.7萬港元。該房東在網上平台評價甚高,不少租客留言推薦,亦有人透露該工作間位於工廈。
另外,灣仔亦有共住房屋出租,惟東網記者到有關單位時,發現該200多平方呎的單位內放置10個「太空艙」,所謂的共享空間只有窄小的開放式廚房。每個艙月租3500港元,亦可日租235港元,租金包儲物櫃、水電費,另收清潔費。
「共住概念慢慢走樣,變咗圖利,依家係共享劏房!」本土研究社成員楊夏至直斥,共住概念本應改善房屋問題,惟現時有人以文化交流作包裝,推出租金較高、空間較小的床位。他補充,即使政府帶頭推動「社會房屋共享計劃」,政策卻欠清晰目標,直指計劃杯水車薪。
按民政事務總署資料,過往3年該署對於無牌經營床位寓所卻是零檢控,該署發言人證實,灣仔及火炭的相關共享單位均未領有有效的床位寓所和旅館牌照。
葵青的共享工作空間負責人承認,有租客不時在單位內留宿,但他不不熟悉有否違反大廈契約。至於火炭的共享工作室負責人指出,單位內的碌架床是「雜物」,非供住客使用。位於灣仔太空艙的負責人則否認有日租,聲稱租客必需租住最少29日。
共住模式大行其道,卻有人掛羊頭賣狗肉。
火炭一棟工廈出租共享工作室,客廳放有工作枱、電腦及影印機予租客使用。
葵青區出租的共享工作空間及休息間,提供日租及月租服務。
業主表明包床位供租客留夜,房內放置一張碌架床及一個布衣櫃。
共住概念逐漸走樣,變成圖利的共享劏房。
灣仔一間200多平方呎單位內,放有10個「太空艙」。
多個租屋平台出租共住房屋及共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