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分配仍不公義
合理的私人出售市場,除了確保房屋供應充足,更要規管地產發展商行為,謀利之餘不能犧牲市民利益,更不能因為「尊重」扭曲的市場而令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誠然,單靠一手空置稅,或許確難以平抑樓價房租,但作為系列政策之一,卻有望穩定市場,作為單一政策,也或可加快取用樓房資源,制止地產商囤積居奇,協助調控樓市,值得支持。
不論政府這次是故作姿態還是誠心啟動系列改革,地產商均深知徵稅勢在必行,其代表組織地產建設商會(地建會),唯有跟政府商討開徵條件。就「往績」論,官員常受壓於地產商,甚或輕易低頭。在空置稅問題上,若政府認為空置量太多不健康,就不能輕易退讓,更應進一步推行二手樓空置稅及土地囤積稅,以維護市場穩定發展。
本港樓價早已去到「堅離地」水平,樓市升勢多次「勇奪」全球第一。(資料圖片)
寬免建議削弱稅收效力 政府勿照單全收
政府和民間批評現時空置量逐漸上升,本年3月底存有9,000個單位,其中有2,000個在2011年至2015年落成,也就是已然囤積3至7年。地產商囤積單位,多因銷售手法所需,希望以飢餓營銷的手法,製造一手單位供應少、需求大的假象,進而在不同的銷售階段中,逐步推高同一項目不同期數的價格,務求利潤最大化。
面對政府規管可能帶來的盈利障礙,地建會日前發表聲明,一手空置單位量對比全年一手單位成交,只是少數,囤樓一說不實。但若政府堅持執行,就要設多項豁免。然而,如果政府全部採納,就等同法例未來三數年不會生效,無法解決當下問題。空置稅就淪為無牙老虎,不足為懼。
如何定義空置,是爭議焦點之一。地建會主張計算空置應由取得滿意紙或轉讓同意書起計算,而非由入伙紙計算;而採用此方法,空置單位只剩下約3,000個。待配套措施和安排銷售完成後才計算空置,不無道理,但正因為取得入伙紙至取得滿意紙之間的時間多變,地產商容易控制申請滿意紙的時間,人為減少「空置」時間,從而避稅。事實上,地產商一般能估算分別取得入伙紙和滿意紙的時間。那麼,政府可以用取得入伙紙一段時間(例如9個月)後才計算空置,較為合適。若用這方法計算,受影響的單位應多於3,000個。
地建會又建議剔除諸非大眾市場單位,出租和服務式住宅單位,以及地產商已盡力推售的項目。組織希望受規管樓宇愈少愈好,不過,豁免三者也大大削弱法例效力,政府不宜放行。首先,豪宅也是房屋存量一部份,空置一段長時也是浪費資源。再者,豪宅仍是整體樓市重要指標,香港沒有嚴格區分樓宇市場,「捂盤惜售」豪宅容易抬高價格和租金,中小型單位也水漲船高。豪宅不獲豁免,有助減少市場錯誤信號。其次,政府不應豁免出租單位,反而要防止地產商假意出租規避法例。過往曾有地產商把一手單位,用內部轉租方式,賣給旗下或關聯公司作為租盤,靜待放售良機。業界不能對此行為視若無睹。反過來說,如果把此等單位撥回一手類別,空置數目相信會增加。第三,如何證明「盡力推售」?高價開售導致乏人問津,算不算盡力?為免挑起不必要爭拗,政府不應接受此要求。
田北辰對政府即將推出的空置稅只規管一手樓感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