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本港破紀錄連續10多日達33°C或以上高溫,踏入7月盛夏,暑熱難消,社協最新調查發現,大部份籠屋、板房、劏房及天台屋的室內溫度較室外高,有劏房室溫更高達42°C。不少住戶大呻暑熱難忍,更有住戶更指,女兒需在家「剝光豬」解熱。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於今年6月18日至7月6日,訪問了234位籠屋、板房、劏房及天台租戶,了解暑熱對有關租戶的生活影響,並於27間籠屋、板房、劏房及天台屋放置溫度計,量度室內及街外氣溫。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租戶的室溫較室外高,氣溫相差1°C至5°C,當中元朗及官塘劏房最高室溫更分別錄得42°C及37°C,而深水埗劏房室內與室外溫差更高達5°C。眾多住屋類型中,天台屋最熱。
調查又發現,近五成受訪者在高溫下會情緒不穩或脾氣轉差,兩成受訪者指「熱到想死」,情緒抑鬱。社協幹事施麗珊表示,不少劏房租戶為了省錢而不敢開冷氣,但有時因天氣太熱,在忍無可忍下也會開一段短時間。不過,有業主濫收水電費,曾有住戶被收取每度電10元,但現時中電只是收取每度電約1.1元。
高溫下,租戶因開冷氣、開風扇、多用水及多用除蝨劑等,令額外開支及水電費增加。調查發現,有關租戶抗暑熱的額外開支佔入息比例中位數為3.1%,而夏日每月水電費開支佔入息中位數比例為4.8%(450元),較扶貧委員會的貧窮家庭支出模式的4%高,甚至有租戶的水電費開支佔入息比例高達58%(2,200元)。
45歲的林女士一家三口居於大角咀一間250呎的天台屋,調查顯示其屋內溫度過去一個月均達30°C或以上。林表示,因天台屋「無遮無擋」,室溫特別高,現正就讀小一的女兒在家時會「剝光豬」解熱,一天洗澡3次,平日放學後會流連圖書館或公園避開「家中火爐」。而從事清潔工人的丈夫則患有哮喘與癲癇症,在酷熱情況下較易發作,他每天下班後都會到公園乘涼,不敢回家。平日亦因屋內太熱,難以入睡。林又說,由於業主收取每度電10元,收費過於昂貴,因而不敢開冷氣,過往兩個月也沒開過。
居於西營盤50呎劏房的陳女士表示,兒子曾因家中太熱而發燒、中暑,但因醫療費用昂貴而不敢求醫,目前兒子仍未痊癒。她的兒子以微弱的聲線說:「熱到瞓唔到。」陳希望政府會提供津貼,盡快安排上樓。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戚居偉建議,政府每年向居民及租戶發放3,000元的高溫津貼,規管業主的水電收費,並要求業主為每戶劏房租客安裝獨立電錶。他促請政府審視現時房屋政策,建議政府興建過渡房屋及善用中轉屋,以及恢復關愛基金的N無津貼,為輪候公屋逾3年的劏房户提供租金津貼。
社協最新調查發現,眾多住屋類型中,天台屋最熱。許頌明攝 社協最新調查發現,眾多住屋類型中,天台屋最熱。許頌明攝
社協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租戶的室溫較室外高,氣溫相差1°C至5°C。許頌明攝 社協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租戶的室溫較室外高,氣溫相差1°C至5°C。許頌明攝
施麗珊表示,不少劏房租戶為了省錢而不敢開冷氣。許頌明攝 施麗珊表示,不少劏房租戶為了省錢而不敢開冷氣。許頌明攝
https://video.appledaily.com.hk/...ws_11_NEW_mp4_w.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