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大廈淪為政治公關秀 數百重建戶將被迫遷欠安置│
過去一年,市建局在土瓜灣接連開展了六個重建項目,局方數字顯示受影響基層租戶約1750戶,行政總監韋志成更在網誌稱受影響租戶人數超過歷來最大型的觀塘市中心計劃(見資料四)。現時土瓜灣多個重建項目已進入收購階段,估計未來一至兩年將會是安置土瓜灣重建戶的高峰期。
本組過去一直質疑,市建局是否已有完善的規劃,能夠安置如此龐大數目的重建戶。事實上,根據市建局於2015年8月提交立法會的資料(見資料一),四棟安置大廈總共只有約 157 個空置的家庭單位及 170 個 1/2 人空置的共用間格,這是由於當時尚未正式開放安置重建戶。現今事隔兩年,估計現時的空置單位數量將會更少,連安置四分之一的土瓜灣重建戶也不夠。此外,四棟安置大廈不僅要用作安置土瓜灣的重建項目,亦是作為今後所有重建項目被迫遷戶的安置用途,如市建局最近於中西區宣佈的崇慶里/桂香街發展項目。
四棟安置大廈單位杯水車薪,用作安置重建戶已見緊拙,故此本組過去多次去信、及與市建局收購及遷置總監黃偉權會面時,已提出市建局應該在重建地盤覓地興建更多安置大廈,以應付重建戶長遠的安置需求,遺憾的是市建局對有關建議充耳不聞。最諷刺的是,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上月初才於網誌承認現時安置大廈單位根本不足以應付重建戶的需求,更表示計劃將現有安置大廈單位「改建拆細」為更多有獨立廁所,但卻需共用廚房的「板房」單位,以應付需求(見資料四)。
事隔不過一月,市建局卻突然表示會將旺角豉油街的安置大廈其中十四個單位租給社福團體作「過渡性房屋」,有關做法除了欺騙政治掌聲外,實質毫無意義,因為這些單位本來就是將會用作安置受土瓜灣重建影響而無家可歸的劏房戶,本身就是「過渡性房屋」,又何須再多此一舉?本組實在有理由相信,市建局今次妄顧重建安置的長遠需要,加劇土瓜灣重建戶將無家可歸的困境,全是為了配合新政府意圖將「劏房」問題合理化的政治工程。
│稱市建「良心業主」實可笑 視土地「分配不均」如無物│
有傳媒報導時,稱市建局為「有心人」、「良心業主」,原因是將旺角豉油街的安置大廈其中十四個單位租給社福團體作「過渡性房屋」,如此妄顧事實,亦無視市建局多年之惡,本組實不敢苛同。
須知道,現時四棟安置大廈均是在20年前,由市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所興建,而市建局成立十多年來,收回的所有重建地皮卻興建私人豪宅,從沒有起過一棟樓宇去安置重建戶。那麼,過去被市建局重建的居民去了哪兒?其實,市建局做重建,是單方面地用房委會或者房協的公屋做安置(須先合乎公屋資格方有安置)。可是,市建局使用公屋資源,卻無須交還任何一處的重建地皮給房委會或者房協興建出租房屋,所有地盤都是拿去和私人發展商合作起豪宅,「公私土地」分配嚴重不均,惡化基層房屋問題。
況且,舊區重建是在拆一些基層租戶可以租得起的劏房、板房或套房等等,雖然有關住屋環境甚為惡劣,但市建局重建並不一定是改善了整體基層租戶的住屋環境。一邊廂,當舊樓減少,市場上基層租戶可負擔的租盤同時減少,另一邊廂市建局重建後的新建樓宇卻是與地產商合作發展的豪宅,根本不是基層租戶可負擔租住的樓宇。現時或未來在輪候公屋人士或稍微超過公屋入息要求的夾心人只會愈住愈差,皆因當舊樓買少見少,重建後又不會興建一些基層可負擔的租住房屋,「劏房」現象只會更加惡化,或一些「違例」建築如工廈劏房等只會繼續湧現,去滿足市場上的龐大需求。
本組過去一直倡議,市建局作為公營機構,除了有責任解決重建戶的安置需要外,亦應對舒緩基層房屋問題有所貢獻。對此,市建局應從重建地盤的土地分配著手,例如預留部份重建地皮興建更多安置大廈或過渡性房屋,或讓房委會興建公屋,除了填補安置所動用的公屋資源,其他單位亦可貢獻舒緩香港基層房屋問題的嚴峻,如此方為「治本」(見資料五)。現時市建局盡做假扮「良心業主」的表面工夫,將原本已用作安置基層租戶的單位重新「分拆」給民間團體,這只是掩耳盜鈴之舉,實屬可笑,亦十分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