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人指過渡房屋未解燃眉之急 居住期太短不吸引
最新公布的公屋輪候時間長達5.5年,過渡性房屋被視為解決燃眉之急的方法之一。關注基層住屋聯席於2018年10月至11月期間訪問約216名劏房住戶,94%人認為現有的過渡性房屋未能有效減低住戶的住屋壓力,當中88%人認為單位數量不足,大部分人亦認為應延長居住年期及擴展申請對象。
調查反映現時「社會房屋」存在各種不足。現時「社會房屋」一般只限輪候公屋3年以上的住戶申請,而且居住年期普遍為2年,調查中近80%受訪者認為有特別經濟困難的人士及迫遷戶,亦可優先入住過渡性房屋;51%人認為應容許市民居住至獲分配公屋為止。「社會房屋」租金為不超過家庭收入四分一,64%受訪者認為應倣效公屋租金的制定方式。另外,82.4%人認為政府應優先使用政府部門空置建築物推動過渡性房屋。
唐小姐一家三口居於葵涌區80呎劏房,月租4500港元佔去家庭收入三分一。唐一家已輪候公屋5年多,上年曾獲分配位於九龍城的過渡性房屋,但由於居住年期僅2年,唐擔心約滿時仍未獲配公屋,要租住更貴的九龍城劏房,女兒亦要轉校,最終決定放棄入住過渡性房屋。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代表洪一蘭認為,過渡性房屋居住期太短,可能只會令居民「過渡去一個更徬徨嘅處境」。另外,現時單身人士及子女為青少年的家庭較低機會成功申請,她望政府在各區撥出更多土地興建過渡性房屋,並放寬申請限制。
城市規劃委員會近日同意整幢改裝的工業大廈可改作不逾5年的過渡性房屋,立法會議員尹兆堅質疑「有幾多工廈業主會舉手」,並批評政府經常「將個波踢返畀民間」。明日立法會將討論由葉劉淑儀提交的劏房議案,內容包括倣效英國住宅法,規範劏房人數及面積等,尹擔心會引致迫遷潮,政府應視乎公屋及過渡性房屋落成速度而逐步落實規範。
香港房屋短缺,過渡性房屋被視為解決燃眉之急的方法之一。
調查指94%人認為現有的過渡性房屋未能有效減低住戶的住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