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房局今日(21日)發表最新一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估算,全港居住環境欠佳的住戶達11.66萬,較去年上升1.3%,當中有8.44萬戶居於分間樓宇單位(即劏房),更有2.08萬戶居於臨時構築物單位。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指出,現時劏房不單出現在舊唐樓中,種類更「五花八門」,加上部分劏房戶相對隱閉、難以接觸,認為上述數字低估實際情況。
現時公屋申請達26.77萬宗,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上樓」難,一眾居於環境欠佳的住戶更有增無減,政府未來10年期的公營房屋仍欠6.7萬個單位的建屋土地。
劏房升至8.44萬戶
根據《長遠房屋策略》2018年周年進度報告,他們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相關建築物的建造及拆卸資料等,估算全港居於不適切居所的住戶數目為11.66萬,當中20,800戶居住於臨時構築物、5,600戶居於非住宅大廈、5,800戶居於與其他住戶共用單位,以及8.44萬戶居於劏房。
然而,根據去年報告的推算,當時有11.5萬戶居於環境欠佳單位,即今年上升1.3%。當中居於臨時構築物及劏房的住戶分別為2.04萬及8.33萬戶,相對今年數據,分別上升1.9%及1.3%,即分別增加400及1,100戶。
劏房組織:數字有「水分」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組織幹事陳穎彤指出,上述數字參考了統計署早前的調查數字,故認為結果有「水分」。她解釋,近年劏房不單出現在舊唐樓內,種類更「五花八門」,除了近年湧現的太空倉、床位外,更出現在寮屋、豬欄內,加上部分劏房戶相對穩閉,統計者難以接觸,故認為上述劃數字低估實際情況。
對於政府早前將9幅私樓地撥作公營房屋,但有8幅均用作興建資助出售房屋,她批評措施難以增加出租公屋數目,一眾劏房戶難以受惠。她重申,政府將綠置屋數目計入公屋,將影響出租公屋的供應量,情況令人擔心。
本帖最後由 folee2008 於 2018-12-22 11:19:23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