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有年輕人講話要申請公屋,總有人班貌似已上岸嘅中老年人出嚟「何不吃肉糜」,殊不知民間疾苦。三四十年前嘅香港,正處於百業興起,最容易向上流嘅時代。讀得大學都係天之驕子,可以平步青雲;就算讀唔成書,只要肯努力,總有出頭天。觀乎今日香港,百物騰貴,加上學位貶值,入大學只係向上流嘅入場券。大學畢業後平均月入只較二三十年前輕微上升,物價樓價卻已不知翻咗幾多個翻。時移勢逆,基層要向上流再也不是上世紀只憑學識、只憑努力就能達到的事。無父蔭嘅年輕人想要向上流,只能夠爭取入讀所謂「神科」,祈求將來有穩定、高收入嘅工作。但能夠入讀神科只係少數,絕大部分年輕人根本看不到出路,靠住大學畢業微薄嘅人工,單係要養「活」自己已經相當吃力,但想要憑努力、刻苦向上流,卻已不再是簡單的事。公屋係社會保障,保障市民有安樂居所,面對社會狀況,年輕人深知要排到一人公屋要花個三四十年,依然申請只為了老來有個保障,不至於流落街頭,卻又要承受旁人嘅閒言閒語。上一代人之所以能夠成功,並不在於你當年有幾努力,更重要嘅,係你有運氣搭上香港經濟發展嘅順風車。與其以旁觀者嘅角度說三道四,blame the victim,倒不如反思下喺上一代人掌權嘅年代,香港社會究竟出現咗乜嘢問題,導致今日嘅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