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飆50% 機構籲遇困多傾訴
■ 左起: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中心主任何永雄、主席黃祐榮、總幹事曾展國。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鄺錦蓉 攝
家庭學業問題成輕生主因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鄺錦蓉)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昨日公佈2017年香港自殺死亡統計數字及分析報告,根據死因裁判法庭報告顯示,在2017年共有916宗自殺死亡個案,比2016年下跌38宗,但是19歲以下學童及青少年自殺數字卻卻上升,在2017年共有36宗,較2016年的24宗增加了12宗,即上升了50%。19歲以下具有自殺危機者,主要深受「父母子女關係」及「學業」困擾。有社工表示,若青年尋找不到適當途徑宣洩壓力,會造成情緒問題,認為應尋求途徑表達情緒,包括向家人、社工或朋友傾訴,或者嘗試跑步、飲一杯水,讓自己平靜下來。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於昨日公佈2017年香港自殺死亡統計數字及分析報告,2017年自殺死亡個案雖比2016年下跌,但是19歲以下學童及青少年自殺數字卻上升,當中青年傾向以激烈的自殺方式「從高處墜下」結束生命,佔83.33%。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中心主任何永雄透露,當中最年輕求助者年僅7歲,是由地區中心轉介。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表示近年自殺數字下降,青少年自殺數字卻有上升趨勢,問題值得關注。
父母期望太高增子女壓力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主席黃祐榮指出,研究結果顯示124宗19歲以下具有自殺危機者,當中他們主要深受「父母子女關係」及「學業」困擾,黃祐榮承認,社會競爭大的確為學童帶來壓力,由於父母對孩子期望高及學童自身煩惱,都為自己帶來壓力。
他指出,學業問題是不同年代的年輕人都會面對的困境,他表示人生不只有學業,一些學業成績不卓越的青年都有很多其他強項,仍能活得開心。
黃祐榮認為家庭教育很重要,希望父母要知道小朋友的快樂較學業來得重要,他表示,「不開心是一世,關心小朋友的學業,但都要關心他們是否開心。」
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表示,一般較年幼的求助者主要面對家庭問題,但大部分家長不願承認自己管教有問題,當學校社工或地區中心發現問題並介入,家長在半推半就的情況下才會來到跟進,他呼籲家長不要太「封閉」,應盡力解決問題。
倡政府規定學業考試數量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表示,大多數青年都分別因家庭、學業等問題而感煩惱。在學業方面,青少年會因升初中之際,對於適應新環境感壓力,升高中時,需要承受沉重的功課和考試壓力。她表示政府可檢視教育制度,規定學業及考試的數量。
徐小曼指,不少家長因工時太長,無法兼顧家庭,導致青年沒有習慣向家長傾訴心中煩惱,她認為當局可以尋求方法支援家長,另外她也表示政府應多推廣多元化發展,讓年輕人覺得即使讀書不卓越,亦有很多出路,減少他們學業壓力。
徐小曼指,大多年輕人會因絕望或失望,才會想到傷害自己,她指若青年尋找不到適當途徑宣洩壓力,會有機會導致有精神情緒問題,例如焦慮症,甚至會透過違規的方法宣洩情感,例如吸毒、酗酒,她指出曾有青年因受煩惱困擾,以盜竊方法尋找快感,宣洩不快。
她建議青年若遇到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可先覺察及反思自己不開心的原因,然後尋求途徑表達情緒,包括向家人、社工、朋友傾訴等途徑,之後再尋求方法調適自己情緒,例如跑步、飲一杯水,讓自己平靜下來。